正文  第一章 第三節

章節字數:2099  更新時間:10-05-15 13:14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家國滄桑一百年

    曆史紀實第一部

    謹以此書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年

    光緒十八年(1892年),身在福州的陳煥皋夫人劉氏,突然接到家書訃音,其父劉玉衡在廣東逝世。

    劉氏哀痛不已,自光緒十一離廣東隨丈夫陳煥皋來此,離別娘家今已七年,不料此行竟是與慈父永別。天高地遠,未能在靈前盡孝,劉氏內疚之心,揮之不去。

    不久,劉氏又接到陳煥皋書信,言及有分批接全家人去湖南之意。

    於是劉氏先帶兒子陳仲經、陳少箕先去廣東,拜望慈母,祭掃父墓,分別探訪眾兄弟姐妹。一應省親事畢,由表弟施筱蒼護送,取道韶關,經樂昌,入湖南,走衡陽,到長沙。

    陳煥皋夫妻父子相見,自有不盡歡樂。陳煥皋懇留施筱蒼,聘其為賬房。

    第二年湖南鄉試,朝廷任陳煥皋為對讀官,負責校勘。陳煥皋感歎成詩曰:“校讀勤時可若何,代為感泣代為歌。三更燈火償今日,兩字功名付逝波。”

    是年十月初五,陳煥皋在湖南過罷五十歲生日,於十一月遠赴福建故裏。一為省親,二是要接側室林氏及六子陳天錫到湖南讀書。

    陳天錫在福州塔亭家辦的私塾就讀,三餐俱是集體進食,晚飯後方放學回家。生活異常清苦,飲食早晚都是稀粥,中午是定量米飯,隻有一點鹹菜。私塾位於陳氏本家支詞魁星樓,也收了幾個本地外姓學生。

    私塾先生執教嚴厲苛刻,課文為易經、孝經、千家詩和韻對。並不講解,全是死讀硬背。讀不對時,先生用板子打手心,背錯了就用毛筆杆夾手指,甚至罰跪。幾十年後陳天錫先生還在回憶錄中感歎說,如此教育方法,終生不得其解。

    在塔亭陳氏家辦的私塾學生中,陳天錫年歲最小,不僅先生對他要求嚴格,他的生母林氏對他要求更嚴。陳天錫若學不好,不獨先生在學堂打,晚上回家林氏的責罰更嚴,能打的兒子求饒,聲言痛改方罷手。

    在陳天錫幼小的記憶中,對此並不記恨,而更多的是歡樂。凡私塾放假,母親總要帶他外出走親戚拜壽或掃墓。陳天錫最為開心的是家中嫁出去的婢女阿梅、來喜回來看望舊主的時候。她們一來,就會給陳天錫帶來許多新的驚奇。而她們每次來,林氏都要做點好吃的款待她們,留她們住宿,向她們問長問短。阿梅和來喜有時也專來接陳天錫到她們家去玩,林氏亦許可。

    陳煥皋趕到福州時,已近年下,過完年即是光緒二十年。待新年一切親友應酬聚會畢,陳煥皋和林氏就帶著三子陳天聰夫妻、六子陳天錫、十子陳天材和仆人唐進一起上路轉回長沙。

    陳煥皋帶上三子陳天聰小夫妻,一來是他們還沒有孩子,旅途方便,二來陳煥皋希望陳天聰在湖南參加鄉試,自己可以在他身邊對其學業指點一二。

    晚清看起來離我們很遠,一切都好像落後的難以想象,其實不然。當時,海上和長江上的交通運輸已有輪船。

    陳煥皋一行從福州乘海輪到上海,從上海到漢口乘江輪,從漢到到到長沙時才轉為帆船。

    途經嶽陽,陳煥皋以為勝景不可失之交臂,便帶陳天聰、陳天錫遊嶽陽樓。嶽陽樓中呂祖廟香火極盛,門前看相算命的和小商販的攤子很多,熱鬧非凡。陳天錫初見此景,印象頗深,是其認識社會的開始。

    到達長沙,他們先住在長沙古家巷寓所,此時,正室劉氏剛剛產下女兒,取名瀛州。

    陳煥皋家中一下增加了七個人,古家巷寓所立顯地方局促狹隘。不久陳煥皋購得瀏陽門外鳳儀園,將其加以修整,全家即行遷入。

    鳳儀園共有二進,前為轎廳、客廳,門房,雜屋六七間。二進一棟另帶廂房四間,住眷屬。另有雜屋四五間。後進有後園,圍牆外是別人家的大池塘,有後門直達。

    前進房子大部分作為書齋,老六陳天錫、老七陳仲經、老九陳紹箕、老十陳天材弟兄們便在此讀書。他們讀的書,都有正室夫人劉氏分別親授。

    老九陳紹箕、老十陳天材尚小,劉氏教他兩人啟蒙讀物三字經,老六陳天錫,老七陳仲經都學的是十七史蒙求(即四字鑒)。劉氏夫人家學淵源,未出閣時在東安縣便於才女揚名,今教授幾個幼子,自然駕輕就熟,盡心竭力。因此陳氏弟兄的學業日有長進。

    陳天錫在福建老家讀書,說的是福州話,劉氏自此教他說官話。陳天錫初難適應,感覺困難,久久方能應用。

    陳煥皋看在眼裏,喜在心頭。他深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劉氏畢竟因有了孩子與許多家務事,與文墨荒疏多年。她教教老九、老十尚能勝任,教授老六老七,在說文解字上隻能登堂,難以入室。陳煥皋對孩子們寄有厚望,自然不能滿足,要請名師教授。

    於是,陳煥皋在當年秋冬之際,聘請自己的得意門生潘光玨為孩子們授課。潘光玨授陳天錫詩經,教陳仲經書經。

    陳煥皋親自為兩個孩子抄寫詩經、書經兩套讀本,他用蠅頭正楷以宣紙抄錄,整整齊齊,一氣貫之。通篇無一筆塗改,無一處出格。每篇間選精簡評注,以紅字付文後。用綿紙襯底裝裱,封麵加厚。望子成龍之心,殷殷可見。

    這兩套課本陳天錫、陳仲經視為珍寶,各自珍藏多年。陳仲經的一套,在抗戰時期丟失於戰亂。陳天錫的一套,在1949年丟失於南京。二人為此,遺憾終身。

    當年又值湖南鄉試,陳煥皋任四房同考(副主考),三子陳天聰亦入圍考試。經陳煥皋筆下,取了五名舉人,但他卻看不上兒子的文章。主考官老子陳煥皋的大筆輕輕一揮,鄉試秀才兒子陳天聰便與舉人無緣了。

    不知今人看見此事,是譏笑?還是羞愧?抑或是敬仰?

    陳天聰名落孫山,陳煥皋命其一麵自習,一麵在長沙學慕。名幕鄔筱亭是陳煥皋故交詩友,為慕精幹穩當,名滿長江兩岸。陳煥皋備下厚禮,親自攜陳天聰登門拜師,陳天聰由此開始學慕。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