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4910 更新時間:07-01-25 16:57
聽到李世民的喊聲,打鬥中的兩個人不約而同的收回兵器,向後跳出一步。
方良暗叫李世民來的正是時候,因為即使以他遠遠超過普通人的體力和耐力,在和李元霸交手四十多個回合之後也已經透支的十分嚴重。不過他也看見李元霸正瞪著一雙眼睛看著他。
“四弟,二哥怎麼吩咐你來著?怎麼我剛去了一會,你就和方哥哥動上手了?”李世民臉象掛了霜似得,看得出來他這次火發的不輕。
“對不起,二哥,我知錯了。”剛才還象一頭怒獸一般的李元霸現在低著頭,溫馴的很。
“兄長,你沒有被這混小子傷到哪裏吧?”李世民轉頭一臉關切的問方良。
“我沒什麼。四公子天生勇武過人,是二弟你的福氣啊。”方良真心為李世民高興,這種虎將實在是不世出的,李世民有弟如此,是他的幸運,換做別家有此虎將,李世民一定會寢食難安。
“兄長,我為你引見兩個人,”李世民向身後揮了揮手,方良這時才注意到有兩個人站在不遠處。待他們走到近前,李世民手指左手一位,“這是房喬,字玄齡,而另一位是杜如晦,字克明。”
方良心中一驚,知道這兩位就是登榜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畫像的著名人物,尤其是房玄齡,李世民曾經贈詩給他,“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未曉征車度,雞鳴關早開。”但是這個著名的賢相同時 “懼內”之名也是流傳千古。他不由仔細打量這兩位名傳千古的人物:房玄齡大概三十多歲,身穿儒服,外披錦袍,身形高挺筆直,瀟灑好看,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書卷氣質;杜如晦則麵容幹瘦,身材高挑,神色冷峻堅毅,眼神中流露出智慧的光芒。方良趕緊拱手道,“方良見過二位大人。”房杜二人也忙拱手回禮。
房玄齡道:“適才見方公子與趙王殿下切磋武藝,真可謂龍爭虎鬥,將我二人眼睛都看花了。二公子又向我等提到方公子謀略出眾非同小可。有方公子襄助我家二公子,實乃我太原李家之福啊。”說完撚須微笑不已。
李元霸這時忽然想起三招約定的事情,抬頭向方良挑了大拇指道:“方哥哥,你武藝真是厲害,我這把‘破軍’今天就奉送給方哥哥做防身之用吧。”李世民等三人沒有看到方良與李元霸鬥了多少回合,見李元霸頭回對外人這般客氣,都是大感奇怪,尤其是李世民,他深知自己這個四弟一向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不會輕易服人,不料今天也將父親給他的寶劍贈送旁人,不禁向李元霸問起事情原委。當三人聽到方良能和李元霸鬥到四十多個回合還不敗,都是驚的目瞪口呆。
房玄齡首先緩過神來,“恭喜二位公子,咱們太原又多了一位無敵神將”,而杜如晦神情更是激動,“難得方公子文武全才,這實在是我太原之福。”
方良被這二人左一句“無敵神將”右一句“文武全才”說得汗流浹背,趕忙道,“二位大人,四公子勇武過人,隻是兵刃很不趁手,再加上二公子臨行交代,四公子所以沒出全力。若不是這樣,我隻怕一招也擋不住。”
李世民與房杜二人相顧一眼,都是哈哈大笑,李世民邊笑邊道,“兄長不必太謙,我這四弟勇冠三軍,至今未逢對手。今日不管原因如何,兄長始終是第一個能與他戰個旗鼓相當的人。”
李元霸見李世民容色緩和,膽子也放大了些,他湊到方良身前,“方哥哥,你剛才使的是什麼招式?為什麼看上去軟綿綿的,但我碰上卻跟蜘蛛網似的,越是使力就越是費力?能不能教教我?”
方良見李世民等三人都似乎對這個問題極感興趣,便微笑道,“我剛才用的劍法叫做‘兩儀劍法’,這套劍法講求的是以慢打快、以靜製動、以柔克剛。你有心學,我改天一定教你。”
李元霸聽到方良願教,一臉興奮,低頭就要拜師傅,方良趕緊用手扶住,“咱們雖然傳授劍法,但是不用弄成師傅徒弟,我年長幾歲,你就按照你二哥所說喊我方哥哥好了。”
李世民見事情如此了局,非常高興。他一把挽住方良的手,“兄長,小弟剛才聽父親提到一事,想向兄長請教。”
方良心中暗想,眼前放著兩個智囊,牢中還有一個劉文靜,必須要讓李世民對他們也很倚重才行,而且作為一個未來人,過多的介入曆史,不知道會不會影響曆史的發展,如果會產生影響,那他的責任可就太大了。他想到這裏,忙道:“二弟,我才智短淺,未必能有良謀。何不請房杜二位大人一起參詳,還有獄中那位劉文靜,二弟你既知他韜略過人,也要早些請來襄助才是。”
李世民以為方良生性謙遜,心裏更加敬佩,當下順著方良的意思,讓房杜二人隨他們一起回到竹院。李世民親自將牆上原掛著的寶劍摘下,換上“破軍”。
四人落座之後,李世民道,“適才父親喚我去,告訴我太原附近有幾隻叛逆作亂,朝廷剛才派人到太原,讓父親和王、高二人並力討賊。兄長以為此事該如何處之?”
方良眼角掃過房杜二人,發現房玄齡臉微露微笑,知道他已經有了好點子,便答道:“二弟,我看房大人已成竹在胸,何不向房大人請教?”
李世民也是反應過人,立刻轉向房玄齡道:“玄齡既已有了妙策,還請為我一開茅塞。”
房玄齡也不推辭,清了清嗓音道:“公子適才與我二人談及朝廷對唐公疑忌,此刻使唐公討逆,此事玄齡以為唐公切不可為。”
李世民奇道,“為何不可?”
房玄齡笑道,“以公子所見,若唐公討逆成功,皇上會以為是誰的功勞?”
李世民想都不想,“自然是王、高二人。”
“既如此,何苦為他人做嫁衣裳?”房玄齡笑道,“若唐公敗,朝廷可以名正言順奪唐公爵,到那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公子賢明,該知如何決斷了吧。”
李世民恍然大悟,忙問,“依玄齡看,我們該如何?”
房玄齡與杜如晦相視一笑,“這個克明早已為殿下籌劃好。克明,還不快快招來。”房玄齡與杜如晦關係顯然非常之好,杜如晦對房玄齡的打趣毫不在意,“依如晦所見,皇上前幾年三征高麗,早已民不聊生,我們何不在太原境內張貼榜文,就說皇上又征高麗,特在太原、西河、雁門、馬邑等地征兵,凡二十至五十之間,一律在應征之列。所有征兵,務必在年底之前於河北諑郡彙合,違者處死。這麼一來,百姓必然怨聲載道,到時我太原反旗一舉,舉郡百姓定能歸心。”
方良驚訝的看著侃侃而談的杜如晦,再看看微笑不語的房玄齡,心中欽佩不已,他終於親身感受到名垂青史“房謀杜斷”的威力了。
四人將杜如晦的提議反複討論,直到大家都覺得沒有瑕疵,房杜二人才告辭而去。
方良待二人離去,笑著對李世民道:“如此人才能對二弟歸心,二弟將來的成就無可限量。”
李世民也笑起來,“都是兄長說的對,如不讓他們參與,我今天就聽不到這麼好的計策了。兄長,你說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方良想了想,“二弟,太原現在兵將情況如何?”
李世民毫不遲疑,“兵隻萬五,將佐共計三十七員,不過堪稱大將、能衝鋒陷陣的不過兩人。”
方良訝道:“哪兩位?”在他記憶裏,秦瓊、程咬金、尉遲恭、羅成、李靖這時候都還沒有投奔唐營,那麼除了李元霸之外,誰還能算做大將?
“兄長一位、四弟一位。”李世民豎起兩根手指。
“我?”方良被嚇出一身冷汗,“我對衝鋒陷陣一竅不通,再說馬上交鋒也非我所長。”他趕忙推辭。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他能戰平李元霸,一是因為李元霸還沒有趁手的兵器,二是他用的劍法和當時的武藝全然相反,三就是李元霸沒有出全力。即使是這樣,他也渾身酸痛,如果再鬥十來個回合,他肯定會輸。以他在“鷹”裏練習騎馬的水平,和這些習慣馬上衝殺的大將一交手,隻有挨打的份。
“兄長何必太謙,”李世民還以為方良謙遜,但覺得方良語氣肯定,不覺有些奇怪,“我四弟的勇武,恐怕天下能與他爭鋒的人屈指可數,兄長一再推辭,莫非有什麼難言之隱麼?”
方良聽李世民這樣,隻好老老實實回答,“我並非有意推辭,隻是我所學的劍法隻適合兩人交手,不適合萬馬軍中衝殺,而且……為兄不會騎馬。”方良索性把騎術不精說成不會騎。
李世民釋然道:“原來兄長是墨門劍客,小弟誤會了,請兄長恕罪。”他聽李元霸說起比武的細節,判斷方良的劍法重守不重攻,心中本來有些懷疑,現在聽方良這麼一說,以為自己判斷正確。
隻要不帶兵上戰場,其他的方良全不在意,聽到李世民說他是墨翟一派的傳人,他也不置可否。但是他不知道,這個想法在李世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之後,對這位未來天子產生了多麼深遠的影響。
李世民見方良疲乏,知道他和李元霸戰後需要休息,閑談兩句之後,他就起身準備離去,方良忽然想起一件事,“二弟,我剛才和趙王交手,總覺得他不適合那種長兵器,如果可能,可以給他換件短兵器用。”
李世民搖頭苦笑,“兄長不知道,我這個四弟用過雙錘、雙鐧,還有短鏜,總說不合手,家中從父親到我們其他兄弟三人無不為他選兵器的事情傷透了腦筋。”
“趙王之前用過的是什麼錘?”方良的興趣被挑了起來。
“是六十斤一隻的梅花亮銀錘,可他說不趁手。”
“二弟你不是說趙王有學霸王舉鼎的力氣嗎,可是不是趙王覺得輕了些。”方良真的很想知道那些演義小說裏說的會不會成為現實。
“兄長的意思是,”李世民遲疑了一下,“讓他用更重的錘?”
“不錯。”方良肯定的答道。
“我知道在父親的兵器庫裏有一對寶錘,是漢朝伏波將軍馬援所用,叫‘擂鼓甕金錘’,這對錘也不知道有多重,總之三四個壯漢也不過搬起一隻錘。我怕四弟用不動這錘,反倒傷了他。”
方良聽到這裏,忍不住心中那股震撼和驚喜,原來隋唐第一條好漢這個說法是真的,李元霸的兵器正安安靜靜睡在兵器庫裏。但是之前為什麼沒有想到把這對寶錘給李元霸用呢?難道我竟然是這一段曆史中的組成部分?可是曆史上為什麼又沒有我?方良不禁頭疼起來。
李世民見方良臉色難看,以為他疲憊不堪,“兄長,小弟這就去稟明父親,讓元霸試錘,兄長今天勞累,還請早些休息。”說完匆匆離去。
方良無力的躺回榻上,心中還在盤算自己是不是影響了曆史這筆賬,也不知多久,他終於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方良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他打開門一看,正是杜如晦站在門外。“請方公子快快洗漱,我們去見唐公。”
方良第一眼看見李淵,立刻想起那些演義小說裏對這位唐開國皇帝的評價:好色重義、優柔寡斷,這八個字和他眼前這位唐公顯然沾不上邊。李淵年紀約莫五十出頭,白皙的方臉顯出幾分儒雅,幾縷長須飄灑胸前,兩眼細長,但看人時的那種專注和流露出的睿智顯示他是一個胸有城府的人。方良隨著杜如晦恭敬的叫了聲“唐公”,然後站在杜如晦的身旁,趁這個當兒,他看見對麵站著李世民和房玄齡。
“方公子,老夫昨日聽世民談到他新結拜的一位義兄是人中龍風,老夫頗為好奇,今日見到賢契,才知道世民所言不虛啊。”說完,他哈哈一笑。
“唐公過譽,小子愧不敢當。”方良小心翼翼的回答,他知道李淵和李世民不是同一類人,談吐上一定要小心謹慎。
“年輕人有才而不驕,難能可貴。方公子,今日堂上都是本公信賴之人,老夫有一事問你,”李淵眯起雙眼,“你說老夫唯有一反方能自保,這話何解?”
方良心中一凜,但不能不回答,他急中生智,忽然想到小說裏裴寂勸李淵的一番話,好在他看的熟悉,這時剛好“按方抓藥”,“唐公,今皇上無道,百姓窮困,豪傑並起,晉陽城外,皆是戰場。唐公手握重權,上不能令天子托付重事而反遭猜忌,下不能救黎民於水火而反有怨聲。今時今日正該取舍。小子不才,也聞孟子雲‘百姓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天子無道,臣子守節也還罷了,然天子將殺忠臣,忠臣不為天下顧慮,反引頸就戮嗎?古有黃飛虎博世人讚譽,後有伯夷叔齊餓死首陽山引萬世譏笑,唐公明斷。”方良酣暢淋漓的講完,眼光微掃,看見李世民手貼身旁,挑出大指。
李淵聽完這一番話,沉思了半天,良久才歎了一口氣,“非老夫心怯,隻是太原兵不過萬五,將不過三四十員,更有兩個副留守都是皇上心腹之人。一旦舉事,隻怕瞬息就要土崩瓦解。”
“不然,”房玄齡出列道:“明公,以玄齡看來,明公舉事,大事可期。”
李淵聞言一振,忙問:“如何可期?”
房玄齡淡定自若的說道;“今天子巡幸江淮,兵填河洛,李密圍東都,盜賊蜉結,大連州縣,小阻山澤,殆以萬數。當此之際,有真主驅而用之,投機構會,振臂一呼,四海不難平定。今太原百姓皆避盜入城,一旦收集,怕不得十數萬人。明公今日憂慮兵少,彼時隻怕兵多。”
李淵又問:“將又如何?”
房玄齡道:“玄齡聽聞朔州舞陽村有一人,複姓尉遲,單名一個恭,有大將之才。李密帳下十數日前生變,大將秦瓊、程知節、羅成數人不告而別,這三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請明公早日將此三人羅致帳下。”
李世民也出列道:“獄中劉文靜是大才,孩兒懇請父親開釋他,孩兒願說他歸順。”
李淵終於被大家說的心動,他遲疑了半天,問:“那王、高兩人怎麼辦?”
杜如晦微笑出列,“明公,如晦有一計,可除此二人,且太原軍兵必不生變。”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