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3466 更新時間:13-02-22 07:54
一“趕年”——土家族最為隆重的節日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有“四月八”、“六月六”和“土家年”等,其中以“土家年”最為隆重,俗稱“趕年”。“土人度歲,逢月大,以二十九為歲;月小。則以二十八日。”土家族過“過趕年”要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節日期間,有祭祀、問樹、守田埂、以及吃蒸垞肉(把大塊肉拌上小米,與灌腸一起蒸在飯上)和合菜(將油炸豆腐、粉條、胡羅卜、白菜,豬雜、墨魚、海帶等煮成一鍋)等風俗。還舉行跳擺手舞、演小戲及競技、貿易、集會等活動。過趕年”的晚上,寨上燒起衝天大火,調年旗高高飄揚,男男女女圍著旺火跳擺手舞,唱調年歌,舞“毛古斯”。這種“過趕年”的爽快樸野、紅火亢奮,別有一番情調。湘西保靖縣一帶的土家族從臘月29日起至正月1日晨,禁止做針線、洗衣、舂碓、推磨,30日禁止挑水。關於趕年的來曆,土家族民間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說。這些傳說雖然故事有別或情節不一,但大都與土家族的曆史、戰爭有關。
二“趕年”保家衛國
在眾多有關“趕年”的傳說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是土家族人民為送子弟兵奔赴東南沿海抗倭前線而“趕年“的故事。相傳明嘉靖年間,正值年關,倭寇屢犯我東南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朝廷下令征調湘鄂士兵前往征剿,而且限期到達指定海防前線。戰事緊急,軍令如山,可又新年在即,無奈,老人們決定,提前過年。讓孩子們過完合家團圓的新年再啟程上路,高高興興地奔赴前線,驅逐倭寇,安定海疆,保衛祖國的神聖領土不受侵犯。土家兵出征後,立了“東南第一戰功”,後人為紀念這次戰爭的勝利,祀祖頌功,每年過年都提前一天。土家族是一個勇敢善戰的民族,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曆史。這一傳說正是明朝嘉靖年間湘西永順、保靖等土司九溪衛所土兵協同明朝政府共同抗擊倭寇的真實寫照。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大規模的騷擾破壞。在戰12582農信通網站局十分不利的情況下,明朝政府征調廣西的狼兵和湖南的土兵前往抗倭,認為要對付善短兵的倭寇,“必須動永順、保靖二宣尉司精兵”。為了保衛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安全,打擊倭寇的侵犯,嘉靖三十三年(1554)冬,永順宣尉彭翼南率土兵3000人,其祖父致仕宣尉彭明輔領報效兵1000人助戰;保靖宣尉彭藎臣率土兵3000人,其子彭守忠根據胡宗憲的要求率土、苗兵6000人,自備糧食和武器,奔赴蘇州桃江地區抗擊倭寇。可見,過“趕年”這一習俗已經延續了好幾百年的曆史。“趕年”這一習俗亦是在漢族“春節”這一傳統節日上形成發展起來的,並融入了本民族的曆史文化。這一同時也體現了土家族人民對先輩們的敬仰與懷念,同時也反映了土家族人民誠摯、持久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趕年”抵禦異族騷擾
“趕年“的傳說不同,過年的禮儀、程序也有別。在流傳上述傳說的地區,主要是永順縣。過年時,家家戶戶首先要在堂屋中用青布圍出一個幕帳,象征當年士兵們宿營的營房。帳中置祭桌,上擺傳統的年飯、臘肉、粑粑。粑粑上插飾鬆枝、梅花,旁邊用一小竹簍盛裝一大把筷子。鬆枝梅花表示郊野,筷子代表箭,象征當年土家族子弟出征前趕年的情景。而在湘西古丈地區,土家族過“趕年”時,屋前總要插幾根野貓樹,吹得得哩、咚咚喹(土家族民間樂器)。有的還在家裏搭起帳篷,與漢族過大年達不相同。之所以這樣過年,是與下麵這個傳說有著密切的聯係。據說清朝時候,古丈會溪坪的山包上,是土王與客王打仗的地方。有一年快過年時,客王把土王和許多土家族群眾包圍在這個山坡上,清兵眾多勢大,土王不敢衝出去。於是大家決定提前過年,待客王過年不備殺出去。大家過年後,就準備武器,有的人砍根“野貓樹”做長槍,有的人吹“呆呆哩哩”。第二天一早,清兵正在過年,山上人個個伸出野貓樹杆,到處吹起“呆呆哩哩”,喊聲連天。由於霧大,敵人隻見山上密密麻麻,長槍立林,嚇得四處逃跑,土王取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為了紀念這次戰爭的勝利,流傳這一傳說的地區過年時就提前一天,漸成風俗。這一傳說主要緣於我國曆史上民族戰爭頻繁,土家族民眾常常不能安全過年。於是就有了土家族人民便施巧計,出奇製勝,不畏強敵的傳說故事流傳;於是就有了不同於漢族及其他民族的過“趕年”的習俗。從這個傳說中我們也可看到,無論是漢族,還是其他少數民族,過大年,闔家團聚都是中華民族所共同追求的,戰爭也不能阻斷。土家族人用他們的智慧,一方麵不丟棄這一傳統,另一方麵又抵禦了強敵。從而形成了今天富有特色的過“趕年”的傳統節日,使過大年賦予了本民族的氣質。
四遭遇“趕年”
土家族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民族,其居住地如湘西都是處於與中原華夏文化發達地區的接壤地帶,很少脫離中原王朝的統治,因而受漢民族文化影響較深,作為異族,他所受的封建壓迫更是不堪重負。無論是以下哪種說法,都可以說土家族的“趕年”是遭遇來的。他們沒機會正常過年。一說是,土家族的祖先,家境貧苦,給財主當長工,為財主家“忙年”,不能合家團圓,隻好提前一天“團年”。二說是舊時每到年關,官軍便來驅趕百姓,土家人提前過年,吃團圓飯,以便逃生。三說是,貧窮的土家人負債累累,財主年關要來討債,他們便提前過年,上山躲債。驅趕也好,壓迫也好,剝削也好,土家人都挺過來了,“趕年”乃是迫不得已,但那也是土家族人憑著自己的勤勞,憑那股韌勁爭取來的。
五“趕年”於土家族人的意義
從以上三種不同的說法(傳說)中,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東西,那就是:不論是外國的侵略、異族的騷擾還是地主的盤剝、掠奪,土家族人從來就是英勇無畏,同仇敵汽,並且足智多謀,以奇製勝,這是一個英勇的民族,豪爽的民族。從曆史戰爭的傳說中,我們看到土家族人過“趕年”,乃是為了紀念這些標誌性的勝利,這些戰爭的勝利是其民族的自豪。土家族是個淳樸的民族,他們既熱愛本民族,又忠實於自己的統治者,在他們那裏,還有“大我”的民族氣節。他們過“趕年”,乃是崇尚正義的體現。土家族是個尚武而又豪爽的民族,因而在大敵當前,他們能從容自若,英勇無畏。在諸多傳說中,我們會發現土家族在戰爭的前一夜,即過“趕年”,皆以坨坨肉為食。在今天,土家族過“趕年”還是同樣以坨坨肉為不可或缺的,並以此作為最好的祭祀品,來表達他們對先輩們的敬仰,激勵後代們繼續沿著祖先的腳印走下去,不要丟棄土家族人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高貴品質。從“趕年”的傳說中,我們還可見土家族非常崇拜祖先,在戰爭傳說中,土家族人賦予了祖先“英雄”的形象,英勇善戰,富於反抗精神;在生活傳說中土家族的祖先是勤勞樸實的,具有強烈的愛國熱忱。因而在新中國成立初,土家族人民協助解放軍打擊本地土匪惡霸。為全中國的解放做出了突出貢獻。受楚地“巫術”文化的影響,土家族崇拜的祖先的方式表現為祭祀。因而在“趕年”這一天一定要祭祖。祭祖有眾祭和家祭之分,眾祭要由族內德高望重的人主祭,眾子孫叩頭,祭畢由主祭人卜卦,乞祖保佑後人。家祭,每家堂屋設供桌,擺生豬頭、豬腳、和粑粑、團饊等,供奉本家曆代祖先。有的合家老幼祭祀,奠酒三次,用手抓坨坨肉三次。從祭祀中我們也可見傳說的影子。土家族居住的武陵山區,多為深山老林,土家人長期與森林中的動植物為伴,因而土家人對動植物具有一定的憐憫之心。湘西一些地方過“趕年”時,禁止殺雞、殺豬,團年時,要先給果樹和犁鏵、牛欄、豬圈、雞舍喂飯,給碓、磨、鋤等貼“壓歲錢”,以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瓜果豐碩、財源興隆,晚上禁點油燈,隻能點燭,並通宵不熄,這一習俗的規定同時也與上麵土王與客王之戰的傳說有著密切聯係。團年飯用甄子蒸,並將坨子肉、粉絲、白菜、蘿卜等煮在一起吃,“煮合菜”。據說當年土家官兵一起過年,人數眾多,隻有架甄子蒸飯。肉也沒有時間切細,隻好砍成坨子。至於其他的白菜、蘿卜更沒時間切細、分炒了,隻好放在鍋裏煮成合菜。土家族是個男權民族,上麵的傳說中讓我們感受到的是男人的世界,因而湘西部分彭姓過“趕年”時,清晨得由男子做飯。飯做好,祭祀祖先完畢,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飯後,全家出門遊玩。土家族人豪爽、痛快的民族氣質的形成與發展,與其曆史進程中曾經飽經患難、備受欺壓,幾度被迫舉族(氏族或部族)遷徒卻能泰然處之的史實分不開。因而,同其先輩楚民族(或巴人,“南蠻”)一樣,養成了念祖、懷舊、齊心、尚武的強烈民族精神,這在土家族過“趕年”的風俗與傳說裏鮮明地體現出來。如今,“趕年”已成為土家族富有特色的風俗習慣,以區別於他民族。同時它也是土家族人引以為自豪的節日。在傳說中我們看到了土家族的曆史中,在曆史中我們認識了土家人,一個英勇善戰的民族,一個富於反抗的民族。土家人的精神在曆史傳說中流淌,在風俗習慣中永駐。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