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1593 更新時間:20-04-18 12:34
作者:史遇春
二
下麵,就來看一看包世臣在《都劇賦》序中對菊部的記述。
清仁宗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春,包世臣赴京師參加舉子考試(也稱隨計),這是他第一次來到皇帝輦下。
此前,包世臣就常常聽人說,京師的梨園行最為興盛。但是,遠在它處,包世臣沒有機會親眼見識京師梨園行真實場景。這一次,進京之後,有喜歡熱鬧的朋友,常常會邀約包世臣一起出去看戲。有此機緣,京師有名的菊部,包世臣幾乎都觀賞過他們的演出,他也親見過其間的名伶、親聞過其中的音聲。
上文提及,舊時演戲,多在茶園。當時的京師之中,開設座位、收費演劇的地方,就是此前所謂的茶園。
茶園演劇,一般都是午後才開場。
從午後開場,演劇至酉時(下午17點到19點)散場。
這算是比較大眾化、比較公開、觀眾不受限的場麵。
還有一種小場麵。
一些人家有慶賀之事,或者朋友、同僚有歡會雅集,為了熱鬧、為了活躍氣氛,當然,也有人真正喜歡觀劇,他們也會在比較私密、相對小範圍、觀眾為特定人群的空間內進行演劇。
這種為招待賓客而進行的演劇(當然,可能也會有不招待賓客,僅僅自娛自樂的情況),一般稱之為堂會。
這裏所說的堂會,感覺有點像是包場或者專場,不同於後來的堂會。後來的堂會,似乎就是在人家的府第演出。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確?根據下文可證,我的理解大約不差。
堂會演出,也有時間限製,大都是辰時(早上7點到9點)開演,同茶園一樣,也是酉時收場。
根據這裏的記述,可以看出:
在清朝的清仁宗嘉慶、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公元1821年~公元1850年)時期,堂會是沒有夜場、不會夜間演劇的。
演劇的場地,也是有些講究的。
先說戲台,一般都是搭建在演劇輻射範圍之內的整體用地的中央。
戲台子前麵,有一塊平地,名字繳叫做池。
戲台子的對麵是廳。
戲台子的三麵都有樓,外環圍建而成。
如果是堂會演出,尊貴的客人坐在池前,離戲台子比較近的地方。堂會是有人請客,做東者付費。
茶園就不一樣了,池裏麵的觀眾,按人收費;在樓上看戲的客人,按席(一桌為一席)記賬。
舊時的社會,等級森嚴。這茶園觀劇場中,也不例外。
茶園之中,那些平坐在池內觀劇的人,都是一些市井之人。樓上看戲的人,會笑謔說樓下池內是“下井”。凡是有點頭麵、讀點書的、在社會上地位相對較高一點的人,在茶園觀劇,一般都會選擇在樓上雅坐。
茶園之中的觀劇樓,離劇場都很近。觀劇樓接近劇場右邊的,叫做上場門;觀劇樓接近劇場左邊的,稱之下場門。觀劇樓上的座位,都叫做官座。下場門的席位最為尊貴,一般情況下,下場門的席位都會早早就被達官少年提前預訂。
堂會之中,在右邊的觀劇樓,為女座。
女座前麵,垂有竹簾。
女座在樓上,這一情況,一直到筆記作者李嶽瑞所處的清末,還是和以前一樣。不同的是,到清末民初時,女座已經不分左右了,而且,也不再垂竹簾了。
在觀劇樓上看演出,所上演的劇目,大都是目挑心招、鑽穴逾牆的內容。
所謂目挑心招,就是眉目傳情,心神招引。
此詞出自《史記·貨殖列傳》:
“今夫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屐,目挑心招,出不遠千裏,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
所謂鑽穴逾牆,就是鑽洞爬牆。舊時常比喻違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戀的行為。後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竊。
此詞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對於目挑心招、鑽穴逾牆的內容的劇目,女座尤為喜歡。
池內觀眾喜歡觀賞的劇目,大都是爭奪戰鬥、攻伐劫殺的內容。
基於觀眾喜好的不同,演出過程中,劇目的安排,一般都會考慮文武穿插、疏密有序。
茶園裏麵所上演劇目的具體故事,大都是依照《水滸傳》、《金瓶梅》兩書寫成,另外,《西遊記》也偶然會作為劇情的內容依據。
根據筆記作者李嶽瑞所說,《金瓶梅》相關的故事,在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公元1862年~公元1874年)以後,就已經不再上演了。
清代的梨園行概況,可說的,大體如上。
(未完待續)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