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7224 更新時間:08-10-24 22:08
金屋藏嬌”的故事在中國流傳極廣,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即是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後,大名鼎鼎的陳阿嬌。
陳阿嬌,《史記》中有載:“初,上(漢武帝)為太子時,娶長公主女為妃。立為帝,妃立為皇後,姓陳氏。”《漢武故事》雲“後名阿嬌”即長公主嫖女也。
阿嬌的母親是漢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亦號竇太主,史稱長公主,她是竇太後的寶貝女兒,名嫖。這個女兒可是景帝之母竇太後的一個寶貝。竇太後臨終前,“遺詔盡以東宮金錢財物賜長公主嫖。”(《史記·外戚世家》)
這個遺詔非常能夠說明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愛!
這位長公主劉嫖不甘寂寞,雖然她貴為長公主,弟弟是當今天子,但是她仍然想讓自己的榮華富貴能在自己子女的身上得到延續(呂後妻諸呂於劉姓亦是如此)。
於是,她想將自己的獨生女兒嫁給弟弟漢景帝的兒子,如果此事辦得一切順利,她的女兒就有可能成為皇後。
抱著這樣的夢想(看來人人都有夢!),長公主首選的當然是漢景帝的長子劉榮,但是,此事卻被劉榮的母親栗姬婉言拒絕了。
長公主萬萬沒想到自己會碰一鼻子灰,心裏十分惱怒,景帝妃王娡趁此機會盯上了長公主(王夫人因厚事之),開始緊緊抓住這個靠山。
小說《漢武故事》記載了一個流傳更廣的故事:金屋藏嬌。
長公主在栗姬處碰壁之後,並未死心,便想到了王夫人和她的兒子劉彘(劉徹小名)。長公主於是向她的弟弟漢景帝提出讓阿嬌和劉彘聯姻,但是,漢景帝認為不合適,拒絕了長公主的要求。
一天,長公主在宮中遇見膠東王劉彘,便將他抱在自己膝上,問他:你想要妻子嗎?說完,長公主用手指著身邊的數百宮女,讓劉彘來選。劉彘搖晃著小腦袋,一個也不要。長公主突然用手指著自己的女兒阿嬌問劉彘:你看阿嬌漂亮嗎?劉彘笑著說:如果能夠得到阿嬌做妻子,我要造一所金屋讓她住。長公主聽了小劉彘這稚嫩的回答,高興得不得了,哈哈大笑。
事後,長公主苦苦向弟弟漢景帝要求,漢景帝經不住姐姐三番五次的軟磨硬纏,最終答應了這門親事。
這就是鼎鼎大名的“金屋藏嬌”的故事。由於這個故事流傳極其廣泛,以至於人們都把它當成真實的曆史事實來看了;其實,這個著名的“金屋藏嬌”故事竟然出自一部野史《漢武故事》:
長公主更欲與王夫人男婚,上未許。後長主還宮,膠東王數歲,公主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否?長主指左右長禦百餘人,皆雲不用。指其女阿嬌好否?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長主大悅。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那麼真實的曆史如何呢?長公主為什麼一定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彘呢?
《漢書》載:初,武帝得立為太子,長主有力,取主女為妃。那麼,“長主”如何“有力”於武帝得立太子呢?
其實,長公主劉嫖原來打算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栗姬的長子劉榮,因為此時劉榮已被冊封為太子。
長公主的目的是讓自己的女兒當皇後,但是,長公主的如意算盤栗姬是否同意呢?
答案非常簡單:不可能!
景帝長男榮,其母栗姬。栗姬,齊人也。立榮為太子。長公主嫖有女,欲予為妃。栗姬妬,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過栗姬。栗姬日怨怒,謝長公主,不許。長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史記·外戚世家》)
栗姬不同意長公主為女兒求婚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是妒忌。
平時得到景帝寵愛的女人,絕大多數是由長公主劉嫖介紹才到景帝那兒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劉嫖在景帝麵前扮演了一位婚介所老總的角色,而且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婚介人。
因此,栗姬早就對這位長公主心懷不滿,隻是不便於發作罷了。如今長公主又想讓她的女兒當太子妃,栗姬當然心裏一百個不願意。
其次是幼稚。
宮廷鬥爭複雜多變,栗姬堅決不同意,自然讓長公主大為不滿。而狡詐的王娡正等著這個機會討好長公主,這在宮廷鬥爭中對栗姬極為不利。
栗姬的眼睛隻盯住了薄皇後,忘記了王夫人;她以為太子之位已經穩固,隻要自己再當上皇後就萬事大吉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早已為人熟知,但是,曆史竟然一次次上演著同樣的悲劇,因為人們往往忘記了曆史!
栗姬拒婚長公主對栗姬來說真是一場災難,但是,栗姬對這場災難竟然毫無覺察。
遭到栗姬拒絕和王娡允諾的長公主開始利用其與景帝的姐弟關係,攻訐栗姬。
《史記·外戚世家》記錄此事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長公主怒而日讒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與諸貴夫人幸姬會,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挾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意思是,長公主向景帝說,栗姬派她的侍者在長公主背後詛咒(祝)和唾罵(唾)她,而且還謅媚魔道,景帝因此非常惱怒。
長公主是景帝的親姐姐,而且,他這位姐姐還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婚介人,景帝通過她源源不斷地得到許多美女,當然對他的這位姐姐印象極佳。景帝聽她姐姐說栗姬公開指使下人詛咒、辱罵長公主,當然非常生氣(以故望之)。
栗姬雖然是太子的母親,但是,並不能天天見到漢景帝,許多因長公主而來的誤會也因此無法及時消除。景帝其人又是一位城府極深的人,他對栗姬的不滿並沒有表現出來,因此,栗姬在全無信息的情況下一天天拉遠了她和漢景帝的關係。
遭讒而無覺察,是善良人的悲劇。
長公主和王娡的聯手,顯然是各有所圖。王娡將長公主視為她打翻身仗的關鍵人物,極力奉迎討好。
長公主則力圖將王娡推上皇後的位置,讓劉彘登上太子之位,這樣,長公主的女兒自然就成了皇後,王娡也順利地實現其入宮的目的—當皇後。
她們的目的要得逞,並不那麼簡單。因為,欲達此目的,隻有將太子劉榮拉下馬才行,可是,一個剛剛冊立的太子能夠輕易被廢掉嗎?難啊!
現實往往比虛構更富有戲劇性。
景帝六年,薄皇後被漢景帝以“無子”為由廢掉,但是,卻遲遲不冊封兒子已被立為太子的栗姬為皇後,說明栗姬並不被景帝看好。其子劉榮被立為太子,也僅僅是符合“立長”的成製而已。
栗姬為什麼不被漢景帝看好呢?她究竟有什麼缺失呢?
首先是對帝王妃嬪的地位缺乏應有的認識。
即使沒有長公主的推薦,景帝身邊就沒有女人了嗎?栗姬顯然是太幼稚了。既然作為帝王的嬪妃,就得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接受帝王多美人,帝王寵愛不足恃的現實。栗姬身為帝王嬪妃,卻又不願接受這一現實,隻是感情用事地頂撞長公主,表現得非常不理智。
其次是嚴重低估了長公主的能量。
長公主是竇太後的愛女,是當今天子的姐姐。她如此費力地向景帝推薦美人,為的是邀寵。這位長公主能量決不可小覷,栗姬在這一點上嚴重低估了長公主的能量。
再次是嚴重高估了太子地位的穩定。
因為薄皇後無子,景帝即位的當年,在大臣們的建議下,景帝立長子劉榮為太子。劉榮是栗姬的長子,也是漢景帝的長子。兒子被立為太子,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太子未即位稱帝之前,什麼事都可能發生,決不可掉以輕心。栗姬的失誤即在於她太相信太子地位的穩定,忽略了太子地位的可變性。太子之位是皇帝冊封的,也是可以由皇帝下詔撤封的。正如皇後之位一樣,太子之位也存在著變數,並非一當上太子就是終身製。
最後是對取得皇後之位過於樂觀。
皇後之位是皇帝冊封的,因此,可以封,也可以廢。何況,栗姬在兒子被立為太子之後並沒有被漢景帝立為皇後。這件事的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信號,因為兒子被立是因為他是長子,符合立長的條件;兒子被立為太子而自己卻遲遲不能封為皇後,說明漢景帝對自己並不欣賞,至少是在觀察。處於這種情況之下,栗姬必須十分謹慎,任何疏忽都可能導致全盤失敗。
正是在這種關係十分微妙的後宮之中,栗姬對自己取得皇後之位卻充滿了憧憬,充滿了信心。正是這種盲目的樂觀使她放鬆了警惕,放鬆了工作。放鬆警惕,使她不再關心自己地位的可變性,不再想到自己隨時可能失掉這一切;放鬆工作,使她不再為自己當上皇後而注意處理好方方麵麵的關係,特別是漢景帝和長公主這兩個最為關鍵的人。
如果栗姬有警覺,她就不會對長公主那樣無理,而是應當主動交好,至少是在長公主提出結親之後不應當放過這個交好長公主的機會。如果栗姬能夠將長公主拉到自己這一邊來,利用長公主和漢景帝的姐弟關係為自己服務,漢景帝也不會聽到長公主散布的惡言。
栗姬的失誤很多,總之,一句話,栗姬對皇權太缺乏認識。什麼是皇權?皇權就是生殺之權,予奪之權;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極端獨裁是皇權的本質!
如果栗姬對皇權的認識能夠達到這個程度,她還會那麼天真地看待宮中發生的一切嗎?
長公主對栗姬的攻擊並沒有馬上對漢景帝產生效果,但是,此時卻發生了一個突發事件:
景帝嚐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於栗姬曰:百歲後善視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景帝恚,心嗛(xian)之而未發也。(《史記·外戚世家》)
嚐與栗姬語,囑諸姬子曰:吾百歲後,善視之。栗姬怒,弗肯應。又罵上老狗,上心銜之未發也。(《漢武故事》)
漢景帝曾得過一次重病。由於擔心自己的生命出現意外,景帝在病中交代栗姬:我百年之後一定要善待其他諸姬所生的皇子。
景帝為什麼要說此話?
主要是為自己死後諸皇子命運擔憂;而這種擔憂主要是鑒於呂後屠殺劉邦諸子的教訓。可見,呂後事件對西漢皇帝的影響非常深遠。
有人說:漢景帝對栗姬說這個話是試探,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漢景帝自己在重病之中,不知病情將來會怎麼樣,他怎麼可能做試探呢?
事實是景帝在重病之中,對能否康複沒有信心,所以才提前向太子之母提出善待諸子的要求。但是,栗姬的反應卻是“怒,不肯應,言不遜”。
栗姬的反應完全失去了理智:一是“怒”,二是“不肯應”,三是“言不遜”。
這是任何一位父親都不能容忍的!
栗姬的感情用事使景帝完全絕望:不可能指望一個如此嫉妒的女人做皇太後!
但是,漢景帝並沒有當場發作:
第一,漢景帝極有城府,不願發作;
第二,漢景帝尚在病中,不能發作。
但是,栗姬的地位卻因為觸怒了漢景帝而陷入了嚴重的危機之中。
《漢武故事》更將這一細節豐富化,說栗姬罵景帝是“老狗”。我不相信這一記載,我寧可信《史記》,不信《漢武故事》,這不僅是二者一為正史,一為野史,更重要的是,栗姬再失去理智,還不至於到對景帝惡語相向的地步。但是,《漢武故事》的記載也不是空穴來風,栗姬的不理智,栗姬的瘋狂,雖然不會到這種程度,但是,《史記》的“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卻是事實。
景帝向栗姬交待後事一事非同尋常,因為它說明:
第一,景帝此時對自己的病情非常不樂觀;
第二,景帝對呂後殘害諸皇子之事印象非常深刻(呂後給漢代諸帝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訓:一是呂後專權大封諸呂危及劉姓江山;二是呂後殘害劉邦諸子幾近殆至);
第三,景帝此時並未有易位太子的想法;
第四,景帝此時已有立栗姬為皇後的念頭了。
你想想,皇帝雖然至尊,但是,他們也是父親,他們也有愛子之心。怎麼可能設想,老皇帝一咽氣,皇後就把老皇帝的其他兒子一個一個都殺掉。這怎麼能讓一位特殊的“父親”放心而去呢?
這四條信息中與“立儲風波”關係最為密切的是第三、第四兩點:一是沒有易位太子的想法;二是有立栗姬為皇後的念頭。
景帝交待後事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間呢?
《史記》、《漢書》將此事記錄在《外戚世家》中,故此事發生的時間語焉不詳,《資治通鑒》記於景帝前六年。筆者以為:《資治通鑒》將其置於景帝前六年比較合適。
景帝於前六年九月廢薄皇後。病中囑托栗姬善待諸子,當在廢薄皇後之後。因為此時薄皇後已廢,劉榮太子之位仍存,同時,景帝又有立栗姬為皇後之願,所以囑托栗姬善待其他皇子。
如果此時栗姬表現得非常通情達理,滿足景帝“臨終”的唯一“遺言”,表現出足夠的大度和胸懷,那麼,栗姬的命運將會得到徹底改寫!劉榮的太子之位可以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而且,她個人晉升為皇後也是指日可待。因為,在此之前,劉榮雖然在景帝前四年已被立為太子,但是,到景帝前六年栗姬仍然未能冊封為皇後。
但非常遺憾的是: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
《漢武故事》中還記載了栗姬拒絕長公主為其女陳阿嬌求婚時的“怒”:栗姬怒,不聽,因謝長公主,不許婚(《漢武故事》)。
栗姬的兩個“怒”,一個記載於《史記》、《漢書》,一個記載於《漢武故事》。《漢武故事》是野史,不可全信。但是,如果將兩個“怒”合而觀之,應當說,《漢武故事》雖為野史,其所記也是有為而發,絕不是空穴來風。因為,栗姬的性格急躁易怒,遠不是政治家的胸懷。正史的記載,印證了野史記載的可靠。
栗姬全然不知珍惜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不但拒絕了漢景帝的要求,而且出“言不遜”,使自己失去了最後的機會,也連累了無辜的兒子。
前一時期熱播的《漢武大帝》中有這樣一段關於景帝生病交代後事的劇情:
景帝感到自己疾病日重,試探栗妃,欲將諸幼年皇子於身後托付栗妃照顧。栗妃拒絕。景帝一怒之下逐走栗妃。
長公主知道景帝對栗妃不滿,故意召見栗妃兄弟栗賁,讓他向皇帝建議速立栗妃為皇後。
栗賁在朝堂上提出立栗妃為皇後,得到周亞夫等大臣支持。景帝龍顏大怒。栗妃之弟栗青上書為太子和栗妃鳴不平。
景帝免去衛綰中尉職務,命酷吏“蒼鷹”郅都擔任中尉,主持查劾審理栗賁、栗青之案。
可曆史事實並非如此:
1.漢景帝並未在病中逐走栗妃,而是心裏十分不滿但未發作(符合景帝的為人!);
2.唆使大臣立栗妃的是王夫人,《漢武大帝》寫成長公主;
3.上書立栗妃的是“大行”,而不是栗姬之兄栗賁(此人是編劇杜撰);
4.栗姬之弟栗青(此人也是杜撰)上書為太子和栗妃鳴不平更是子虛烏有。
但是,漢景帝的這場重病被證明是一場虛驚,景帝的病好了。景帝病愈,意味著栗姬死期已近!漢景帝病愈之後已有足夠的時間去處理栗姬的問題了。
其實載此次景帝怒栗姬之前,長公主已經做了很長時間的鋪墊。長公主的鋪墊包含兩個方麵:一是詆毀栗姬;二是盛讚劉彘。
此時,還有一個因素起了作用,王娡在生劉彘前曾經造過一個輿論:夢日入懷。此時,所有這些有效信息都彙總到漢景帝那兒了。但是,漢景帝仍然沒有采取任何措施,按兵不動。
我覺得,此時漢景帝的隱忍不發是在思索、物色兩個對象:皇後與太子。既要找一個能幹的太子,又要找一個豁達的皇後。
栗姬肯定已被排除在外,隻是新找的這位皇後和太子,尚未最後敲定,所以,這場易位太子的風波尚未刮起。
狡猾的王夫人已經知道漢景帝對栗姬的印象不好了(有長公主通風報信!),她此時采取了一項大膽的行動:暗示朝中大臣奏請景帝立栗姬為皇後。
王夫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她難道不怕景帝立栗姬為皇後嗎?
第一,王夫人知道景帝此時決不會立栗姬為皇後;
第二,王夫人想試探景帝的真實態度;
第三,王夫人想借此激怒景帝,使事態迅速明朗化。
長主日譛之,因譽王夫人男之美,王夫人陰告長主,使大臣請立栗姬為後。上以為栗姬諷之,遂發怒,誅大臣,廢太子為王(《漢武故事》)。
長公主日譽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賢之。又有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栗姬為皇後。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後。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史記·外戚世家》)
外朝的大臣並不知道宮廷內部如此複雜的鬥爭,受王夫人指使還誤以為是一個邀寵的機會,一位大行(禮官)便以“子以母貴,母以子貴”為由,向景帝提出冊封栗姬為皇後。景帝沒有想到大臣的奏章是受王夫人指使,反以為是栗姬指使的,以為栗姬還奢望當皇後。當然使景帝大為光火,他大罵上奏的大臣:這是你所應當說的嗎?(是而所宜言邪?)
景帝不但立即處死了上奏的大行,而且一怒之下立即下詔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七年冬,廢栗太子為臨江王”(《史記·景帝本紀》)。
但是,栗姬的親屬(栗卿)還有人在朝中,此事也必須徹底解決。
其明年,上廢太子,誅栗卿之屬。上以為綰長者,不忍,乃賜綰告歸,而使郅都治捕栗氏。(《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上文的“明年”,即景帝前七年。“栗卿”是栗姬的親屬,景帝廢栗太子時,連同他母親的親屬一塊兒誅殺,以絕後患(景帝手段酷似他的祖父漢高祖劉邦)。同時,景帝還顧及到當時擔任中尉一職的衛綰是一個忠厚長者,因此,先免了衛綰,然後,派了一個號稱“蒼鷹”的酷吏郅都捕殺栗氏。
因此,景帝是一麵宣布廢栗太子,一麵派人捕殺栗妃在朝中的親屬。雙管齊下,幹淨利索。說明景帝辦事是不做則已,做則一鼓作氣,一網打盡,不留後患。
漢景帝雖有“文景之治”的美名,但是,在事關皇位繼承的問題上,他從來都不手軟;不動則已,動則風起雲湧。
栗姬此時真是悔恨交加,想為自己辯護,但是她已經沒有機會再見到漢景帝了,隻能在悔恨中死去。栗姬最終為自己的不理智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1.太子被廢
栗太子劉榮非常無辜,他被立為太子是因為他是長子;他被廢為臨江王是因為他的母親得罪了長公主與漢景帝。至於他個人,隻是一個年幼而無罪的孩子。
2.宗親被誅
栗姬的親屬毫無過錯,隻因為是栗姬的親屬而被殺。一代明君在權利問題上從來都沒有半點兒含糊!
栗姬並不是一個壞女人!她隻是個不理智的女人!栗姬的缺失不是人性,而是智慧。
與栗姬相比,王娡是一個非常有心機的女人,她本有欺君之罪(隱瞞婚史,入宮前已婚並育有一女),但是,憑借她的善變,她抓住了長公主這一利器,利用薄皇後被廢和栗姬的易怒不智,巧取了皇後之位,也為其子劉彘巧取了太子之位。由此看來,王娡決不是個老實人。但是,她成功了。
栗姬沒有任何大錯,錯僅在其任性、易怒、不理智!但是,她卻因此落了個悲劇的下場。太子劉榮更是冤枉得很,本來他可以順順當當地繼位為帝,沒想到母親處事的失誤導致他痛失良機。
漢景帝前元七年,即公元前150年,劉榮皇太子被廢,景帝立劉徹為太子。於是在母親長公主一手導演下,陳阿嬌從“金屋藏嬌”的浪漫踏上了太子妃的旅程;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後元三年),景帝死,劉徹繼立為武帝,陳阿嬌如願戴上了皇後的桂冠。
被立為皇後的陳阿嬌,確實曾寵極一時,詩人李白曾在他的《妾薄命》中寫道:“漢帝重阿嬌,貯之黃金屋。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阿嬌之寵可見一斑。
可是,阿嬌之寵並不長久,元光五年(前130年),“金屋藏嬌”一詞中的女主人公,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後陳阿嬌被廢長門宮!同時,一位歌女出身的衛子夫卻得到了漢武帝的百般寵愛。這兩件事成為中國曆史上久傳不衰的傳奇故事。出身名門的陳皇後為什麼會被廢黜?平民超女衛子夫怎麼會邂逅漢武帝並受到漢武帝的垂青呢?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