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暗湧波濤  第二回 天成本就璃天意 李氏父子終相彙

章節字數:3496  更新時間:09-05-26 17:36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蒼雲灑甘霖,翠意分外明。但借此芳露,素發滌塵青。

    自古齊魯大地便是造化鍾靈之處,有一馬平川之廣闊,更有泰山壓頂之豪邁,本話單表那東海海濱之妖嬈。

    正在這東海海濱,在雨霧天時隱約可見一小島,此地人皆傳說那島上住著仙人,隻因當地曾有許多人在遠處見到此島後,駕船去尋時卻又尋不見,當地人便將此島視為仙境,逢年祭拜不提。殊不知正在這仙島上有一主山叫做來峰山,而這來峰山上卻有一少年在山中的一鬆院內練劍。

    隻見那少年正將一路劍法演完,突然另有一少年道人匆匆跑來,對那練劍少年道:“天成師弟,師父喊你去他房中,說是有事與你說。”那天成見到來人,施禮道:“高凡師兄,不知師父喚我何事啊?”高凡還禮道:“這個我確是不知了,天成師弟,我先去回報師父了,你剛練武完,先回房梳洗一下吧。”天成道:“那還請師兄先行,我回去收拾一下,隨後便來。”那高凡便又飛奔而去了。

    天成回至房中將身上收拾一番,出了房門,往他師父居處去了。說來也甚奇,按照常理都應按照輩分長次,輩分越長,年紀越大,都在山上,歲數小的,輩分低的都住在山下,而這仙島上卻是不同,越是年少卻越住在山上,不過最高的也隻住到山腰,隻因這來峰山山頂是島上禁地,人一旦進入其中便會迷失方向,雖不致造成傷亡,但餓上幾天是難免的。

    天成在島上按年紀排算是較小的,七歲便入仙島拜在那德陽真人門下,小時與同門師兄們一起居住,現今獨自住在山腰中一鬆院內,而他師父德陽真人就住在山腳,說起這德陽真人來,卻又有一番故事,當年德陽真人在江湖上亦可算是叱垞風雲,因曾以神醫之術救當年大漢朝宣德皇帝一命,被封為鬆陽真人,本居住在鬆山,並建立了江湖中赫赫威名的上林觀,後來卻離開鬆山,不知所蹤,原來是來了這仙島上,還改道號叫做德陽真人。

    這天成出了房門,正行在路上,忽然發現前方曾經常走的那條小徑上多出一棵大鬆,一時無法越過,那天成也並不猶豫,拔出寶劍將鬆幹斬斷,方下得山去了,孰不知此景都被德陽真人在屋內所擺觀門陣中看得真切,見此情景,那德陽真人微微一歎,道:“天成徒兒,為師已阻留你一次,奈何你生性如此,天意難改,也罷,你斬斷鬆枝之時亦斬斷你與為師之師徒緣分。”說著,喚過那高凡來,說到:“凡兒,你與你天成師弟年歲相仿,為師今欲使天成下山去,你可願相伴?”

    那高凡聽罷,忙跪倒在德陽麵前,道:“師父,為何要將天成師弟遣下山去啊?”德陽回身坐到蒲團上,撫著自己手指上的白玉扳指,道:“五年前,天成之父將他托付與我,央我教導天成,並約好五年之期,今日便已期至,為師本思天成聰慧,兼有悟性,不欲使其回歸凡塵,多造孽障。如今天意如此,為師隻得勸其少做殺孽,為師知曉你心念生靈,且向有主斷,你若隨他下得山去,自得善加規勸。”

    高凡聽罷,向德陽叩了三下,說道:“師父顧念蒼生,凡兒下山後自當督導天成師弟。”德陽一聽,猶豫半天,方取下自己手上扳指,交與高凡,道:“這本是為師初創上林觀時所立信物,今你帶去交還給現任掌門吧。天成與為師有五年師徒之誼,為師觀其亦自可成一明君賢主,你下得山去,能幫得的便幫得吧。”高凡接過扳指,道:“凡兒必使這扳指造福蒼生。”德陽衣袖一揮:“你回去收拾行裝,先下山去吧。”

    高凡轉身出門去,正欲將門掩上,屋裏傳來一聲“切記,江湖人隻為江湖事”,那高凡聽到,未解其意,掩好房門,獨自回去收拾去了。

    待高凡離去,德陽不由回想起當年天成上山之景,思道:“當年與洛陽白馬寺廣慧大師推出那三道讖言,竟有一句是與天成有關,那李施主將天成送往我處時,我便觀天成似有仙骨,若能遠離凡塵泥沼,必有一日能得窺天道至理,也罷,待會需得再考量他一番,若確是天命,我也無力逆天理而行。”

    卻道那天成下山來至德陽真人房門外,正欲施禮請門,房中德陽真人已傳出聲來:“天成,你陪伴為師已多年,不必如此多禮了,自推門進來罷。”天成推門進去,見德陽真人麵壁背門而做,便跪倒在德陽真人座下蒲團之上,叩道:“不知師父喚天成來有何事。”

    德陽不答反問道:“天成,你今載已多大了?”天成答道:“天成自六歲上得仙山,如今已在山上度過五個寒暑,今年已是十一歲了。”德陽指著自己麵前的牆壁問道:“你可見牆上所懸之對?”天成答道:“天成來師父房中多次,此對自是早已熟記胸中。”德陽笑問:“那好,你不妨說說看看。”天成道:“是,師父。這上聯是‘雲霧渺波濤,仙山尋路去。’自是講的我們仙島飄渺海上,凡塵欲得一遇,隻是苦苦尋找卻又難以尋見;下聯是‘劍戈朝魯豫,重鼎覓途歸。’說的自是統領千軍,逐鹿中原,君臨天下掌九鼎了。不知徒兒說的對否。”

    德陽複問道:“天成,那你不妨與為師說說,你是欲尋此仙山還是覓那重鼎?”天成一聽,猶豫片刻,道:“天成自上得山門,幸得師父教導,習文練武,每日皆有所得,猶記師父當年初授我仙術時教導徒兒要少為孽障,多造福眾生,而今複念此對,更兼思及當年家父送天成上山時細細交待,而今天成追隨師父學得了皮毛微藝,自應先助父親蕩平四海,安撫蒼生,取重鼎以慰百姓、祭祖先,而後方能隨師父求證神仙大道。”

    德陽真人一聽,仰天長歎一聲,道:“為師早料到你會如此說,隻是當你陷入世俗泥沼,恐再難脫身啊!也罷,也罷,天成啊,為師與你師徒緣分已盡,你回去收拾一下,趕緊下山去吧!”天成忙叩首在地:“師父,天成不肖,天成雖知早晚有此一天,但如今……”德陽真人衣袖向後一揮,道:“天成,你還是快快下山去吧,你父親還在山下等你,你也不許再稱我做師父,去罷。”天成跪叩出了德陽真人房門,道:“德陽大師,天成去了,他日功成必來重聽大師教誨。”說罷,回身收拾行李下山去了。

    此話不表,另說那東海邊,又有幾個人影晃動,原來便是那天成之父李元和領著天成的弟弟妹妹及一眾家將在此等候,這李元和自趙休入主中原得封齊王,自是厲兵秣馬,如今那齊魯之地民盈府裕,兵馬精良,漸成天下諸侯最強勁之一支。隻聽得那女孩晃著李元和的手臂,道:“爹爹,天成哥哥什麼時候來啊?”

    李元和蹲下摸摸那女孩的頭,笑道:“怎麼,等得累了?”旁邊所立黃青道:“殿下,天成小王爺不知多久方回,您不妨先回去歇息一下,有末將在此守候,天成小王爺一到,末將馬上遣人通知將軍。”旁邊那男童聽到,也說道:“是啊,爹爹,我們在這等大哥也等了幾個時辰了,還是先回去休息一下,等會我們休息一會兒,再來時說不定大哥也就到了。”李元和起身對那黃青說道:“黃青,你先叫人送天寶和曉幽回去,我在這裏等著。”

    那黃青猶豫一下,答道:“是。”吩咐兩名家將帶兩個小童回去,而那李曉幽卻是不肯回去,說道:“我還沒見過天成哥哥呢,等天成哥哥來我要和他玩耍。”那李天寶見妹妹不願回去,也道:“是啊,爹爹不走,我們也陪著爹爹!”李元和將李曉幽抱起,笑道:“哈哈!你怕是想讓你天成哥哥為你求情吧?”

    原來那李曉幽第二年將被送往泰山上隨江湖上極富盛名的梅音師太習藝,當年梅音師太在青州城內與李元和有過一麵之緣,之後李元和執掌山東後亦曾多次上泰山問候,梅音念與李元和素有善緣,又喜李曉幽可人,便答允教導李曉幽,誰料那李曉幽卻是不願去,在家中又無人可求,隻好希望那將要歸回的天成哥哥給她求些情。

    眾人正嬉鬧間,黃青喊道:“將軍快看,前方似乎有個人影。”眾人一看,那海麵上正有一葉扁舟,上麵站著個青衣道人。待那道人上了岸,眾人仔細一看,卻又不像,這時那道人對李元和施了一個禮,道:“這位便是天成師弟的父親齊王殿下吧,天成師弟正在下山途中,想必稍後便到。”說完,便離去了。原來這青衣道人便是先李天成一步下山的高凡。

    又說那李天成剛踏出山門,突然感覺身後的霧嫋仙山仿如突然消失一般,回身一瞧,背後是那茫茫大海,腳下卻踩著一葉扁舟,離岸已不足半裏,遠遠望見岸上有幾個人正向自己揮手,待到得岸上,凝目一看,依稀識得那不正是闊別已久的父親嗎!李天成快步上前跪倒在李元和身前,此父子二人自是久別重逢,一時間竟成無語。

    待李天成起身來,李元和便又將李天成的弟弟李天寶、妹妹李曉幽及身後眾將介紹與李天成。那李曉幽一見李天成過來,忙撲向李天成,道:“天成哥哥,你回來還沒幾天,爹爹就要把我送去那泰山上和一群尼姑和尚住,你快幫我和爹爹說說啊!”李天成見這妹妹十分乖巧,也很是喜歡,轉過身對李元和道:“爹爹,天成此次回到中原後正準備去四方遊學,不妨讓小妹和天成一起,也好長長見識。”李元和一聽,念及李曉幽年紀尚幼,能夠出去見識也是件好事,卻也無需過早上山拜師,便應允了,那李曉幽自是歡喜,而李天寶亦纏著要同去。

    待一行人回到住處,李天成自是籌劃出外遊學準備,李元和亦是躊躇滿誌,隻待時機一到怕是便要逐鹿中原了。正所謂是:

    笑談千軍絕萬裏,對月萬裏殺千軍。

    青鋒直指天外嘯,雄傑怎堪下田園。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