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2569 更新時間:23-07-20 21:34
胡宗憲除了重用俞大猷、戚繼光、譚綸、盧鏜等名將外,還重用一批有謀略、有特長的傑出人才,招募他們充當幕僚,幫忙出謀劃策、撰寫奏疏以及編寫軍事書稿等,做到人盡其才。這些人員包括唐順之、徐渭、茅坤、鄭若曾等。
唐順之出生於正德二年(1507年),字應德,號荊川,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唐順之天生聰明並極具個性,年紀輕輕就遍覽經書,且讀書和創作不輟,被稱為“嘉靖八才子”之一,是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嘉靖八年(1529年)會試第一,任庶吉士、兵部主事、翰林院編修等職。當時,張璁看重唐順之是個人才,想收羅他,但遭到唐順之的婉言謝絕。嘉靖十二年(1533年),唐順之因與張璁性格不投,便以生病為由,請假回家。張璁開始擱置不批,這時張璁手下告密唐順之有意疏離他,張璁心中惱怒,批準還鄉,並表示永不敘用。嘉靖十八年(1539年),嘉靖皇帝批準唐順之官複原職。當時嘉靖皇帝長期深居內宮,不受朝賀,唐順之憂慮朝政,便與廷官羅洪先、翰林編修趙時春上《東宮朝賀疏》,請求朝見太子朱載壡。這觸怒了皇帝,唐順之因此被削籍。於是唐順之回到常州,潛心治學,滿腹經綸。
胡宗憲深知唐順之有經世濟時之才,且熟悉江南海防情況,通曉軍事,因此想重用他,經常拜訪,與其商議討賊禦寇的策略。唐順之見倭寇危害東南沿海地區,到處攻城略地、打家劫舍,因此極為憤慨,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倭寇趕盡殺絕,因此願意與胡宗憲謀劃抗倭大計。他與胡宗憲討論國家事,經常泣下沾襟,發誓以身許國。他向胡宗憲建議,加強在海上截擊倭寇的兵船,不讓倭寇登陸,減少民眾的生命財產損失。他還身先士卒,戰鬥在抗倭前線,有一次親自率領舟師於海上發動進攻,斬敵一百二十人,沉敵船十三艘,繳獲無數的戰利品,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唐順之因功升為太仆少卿,進右通政。後多次立功,唐順之被擢升為右僉都禦史,巡撫鳳陽諸府,兼提督軍務。唐順之因多年在海船上奔波抗倭,不幸染病,但仍然支撐著病體泛海。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四月初一,唐順之乘船巡視至通州(今南通),端坐而逝,年僅54歲。唐順之留下許多著作,包括《荊川先生文集》《文編》《右編》《史纂左編》《兩漢解疑》《武編》《南北奉使集》《荊川稗編》《諸儒語要》《左氏始末》等。
徐渭也是胡宗憲幕僚中重要的成員。徐渭是明代嘉靖年間著名畫家、文學家,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大才子”,在抗倭上亦有突出貢獻。他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出生於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一趨向衰落的官僚家庭,早年命運多舛。其父徐鏓曾任四川夔州府(治今重慶市)同知,母為侍女小妾。徐渭出生百日後,其父便去世。徐渭的生母又被逐出家門,徐渭在家庭生活中地位低下,對他而言刺激頗深。徐渭少年時天才超逸,文思敏捷,六歲學習《大學》時每天能背誦千餘言,九歲便能作文,十多歲時仿揚雄的《解嘲》作《釋毀》,享譽遠近,被稱為神童。但是,徐渭考科舉卻屢次不中,自從二十歲中秀才後,連續八次鄉試都未中舉。在他二十五歲時,家產被豪紳霸占;他二十六歲時,妻子得病早逝,可謂家破人亡,夠淒慘的。
徐渭喜歡讀兵書,對政局十分關,是個富有愛國熱情的人心。當倭寇侵犯東南時,徐渭一方麵寫詩予以抨擊,另一方麵積極地投入到抗倭戰爭中,幾次還冒險跟隨軍隊來到前線,觀察形勢,並提出合理化建議,顯示出軍事才能,這引起了胡宗憲的注意。胡宗憲邀請徐渭充當幕僚,徐渭答應,任記室。期間他除了起草大量文章外,還為胡宗憲出謀劃策。這是徐文長一生中最得意的時期。他為胡宗憲所寫的《代初進白牝鹿表》和《代再進白鹿表》,文辭優美,獲得嘉靖皇帝的讚賞。他還為胡宗憲招撫王直、徐海出謀劃策,最終成功招撫。雖然徐渭行為放蕩不羈,上班遲到,甚至喝酒誤事,但胡宗憲不加責怪,體現出胡宗憲對徐渭的理解和信任。胡宗憲出事後,徐渭對胡宗憲被構陷而死深感痛心,也擔憂自己受到牽連,對人生感到失望,以至患上精神疾病。徐渭晚年窮困潦倒,他將自己的悲憤和懷才不遇之感融注於筆端,創造了一篇篇、一幅幅驚世駭俗的詩文和名畫。
茅坤是胡宗憲十分賞識的人才。茅坤,字順甫,號鹿門,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今浙江湖州吳興)人,是明代散文家、藏書家、軍事家。巧合的是,他與胡宗憲是同榜進士,即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二人可謂頗有緣。茅坤曆任青陽、丹徒兩縣知縣、禮部主事、廣西兵備僉事、河南副使等職,頗有政績。但後來因年輕氣盛,恃才傲物,被人誣陷而解職回鄉。茅坤雅好談兵,很有才幹。胡宗憲深知茅坤是個人才,便邀請他做幕僚,共商兵事。茅坤欣然應允。胡宗憲在決策軍事行動中,經常向茅坤請教。後來取得的抗倭功績,茅坤也是有出力、有功勞的。胡宗憲還向朝廷奏請任茅坤為福建副使,但由於吏部挾製而未委任。茅坤代表作有《《唐宋八大家文鈔》《白華樓置稿》《玉芝山房稿》《紀剿除徐海本末》等。他還是位收藏家,有藏書樓數十間,仍充棟不能容,書樓名“白樺樓”、“玉芝山房”等,收藏宋元刻甚多。茅坤十分高壽,整整活了九十歲。
鄭若曾亦是胡宗憲十分器重的幕僚。鄭若曾,字伯魯,號開陽,昆山人,明朝著名的布衣軍事家、戰略家。鄭若曾三十三歲考取秀才,後被推薦入國子監就讀,成為貢生。但是仕途不順,後索性回鄉潛心鑽研學問,凡天文地理、山經海籍無不周覽。當時東南倭患嚴重,鄭若曾痛心疾首,並繪了沿海各地地圖,希望有助於抗倭。胡宗憲正愁軍事部署時無圖可用,當看到鄭若曾所繪製的地圖,嘖嘖稱讚,加上知道他學識淵博,決定要招他入幕,以重金禮聘之。鄭若曾終於接受胡宗憲的邀請,輔佐平倭事宜。鄭若曾不僅親自參加抗倭鬥爭,還撰寫了許多有關禦倭方麵的著作,包括《籌海圖編》《日本圖纂》《江南經略》等。這些書繪製了大量的地圖,還對日本曆史、地理、倭船、倭刀等情況進行詳細的介紹,成為研究倭寇的詳實且重要的史料。特別是《籌海圖編》一書廣為流傳,甚至在日本、朝鮮等國家影響也非常大。鄭若曾為人低調,品行更出眾,深受江浙文人誌士尊崇。因平倭有功,朝廷授錦衣給他,但鄭若曾未接受;胡宗憲還推薦他去修國史,鄭若曾亦沒有答應。鄭若曾他雖為布衣,但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報效國家的抱負。
胡宗憲招攬作為幕僚的人才還有沈明臣、王寅、管懋光等。在此就不一一詳細敘述。總之,胡宗憲性喜賓客,重視人才,創造了良好的用人環境,許多人才願意在他的麾下發揮光和熱,助力抗倭戰爭不斷取得勝利。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