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字数:4197 更新时间:20-09-24 10:35
第二章
2/1/13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们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呀……”
共产党解放军一进城,千年古城成都马上变了模样,跟这欢快的歌声唱得一样,人民喜欢群情激昂,以往骄横跋扈的国民党军警特务像秋风落叶,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整个成都天翻地覆一样的沸腾起来,到处都是欢迎解放军解放成都、拥护共产党建立的人民政府、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大幅标语。市民、店员、学生和教师涌向街头庆祝成都解放,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活跃的民众,人人喜形于色,乐不可支地奔走相告和宣传鼓动,比日本人投降那会儿热闹多了。大师姐杨继美几天不见了踪影,杨师傅担心害怕,叫大师兄去九眼桥川大校园里找大师姐,大师兄跑出去一天回来说:“学校里根本就见不到几个学生和老师,说是都上街搞庆祝活动和慰问解放军,也有说都去给刚进城的解放军帮忙了。”杨师傅担心外面还会像以前那样不太平,茶饭不思,夜不能寐,端把椅子坐在店铺门口,两眼一直盯着巷口,望眼欲穿,心急如焚。方娃子心里晓得,现在师娘不在了,师傅所有的念想和希望都在大师姐身上,生怕大师姐有个啥子闪失,咋个好跟师娘交待得了呢。
解放军进城第五天的下午,当大师姐的身影终于在巷口显影的时候,杨师傅“腾”地一声从椅子上弹起来,冲上前去就吼她说:“死女娃子你跑哪儿去了,几天不落屋……”
杨师傅本来还想好好教训一通女儿,却看见女儿身后跟着一男一女两个解放军,于是马上闭嘴,收敛住心里的火气,弄得一脸尴尬。大师姐领着那两个解放军走到店铺门口,给两位解放军和他爸相互介绍说:“爸,这两位解放军是军管会区工作组的王同志和薛同志。王同志,这是我爸杨炳泉,也是华兴旗袍店的老板。”
杨师傅瞪了女儿一眼,对两位解放军说:“哦,不不不,本店也就是小本经营,也算不上啥子老板,其实我就是一个手艺人,街坊四邻和顾客些都喊我杨师傅,这样喊亲切不生分。”
杨师傅将王同志和薛同志让进店铺厅堂,再请进堂屋里坐下,吩咐女儿赶紧给两位解放军同志泡茶。方娃子灵性,急忙跑到后面厨房提来暖水瓶递给大师姐,还不放心地提醒大师姐说:“解放军不会给师傅找麻烦嘛?”大师姐小声说:“咋个会呢,好事情……”
两位解放军坐定后,王同志对杨师傅说:“杨老板是这样的,成都解放了,成都这座千年古城回到了人民手中,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新中国,成立了人民政府,今后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执政,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人了。当然,我们人民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恢复城市经济建设,要让新社会所有的劳动人民人人都有事情做,都有饭吃,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样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人才不是一句空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才能落到实处,人民政府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大多数工商业主们的拥护和支持。”
杨师傅听得把细,品味着王同志的话直点头,说:“那共产党新政府要我们做些啥子呢?”王同志笑了,说:“尽快恢复城市经济建设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当然就是要动员和发动各行各业的工商业主们都做好你们自己的老本行啊!我们要动员你们各个工商户都积极发动起来,开工开店、扩大生产,多安排劳动就业,搞活市场繁荣经济。正好我们区里接了解放军后勤部门一大批军服和被褥的加工生产任务,军管会区工作组正没有个头绪,恰巧赶上你们家小杨同学他们到我们那里帮忙,就说到了你们这个旗袍店,杨老板你看怎么样?”
前一阵解放军还没有进城的时候,城里好乱,谣言四起,兵痞施虐,特务横行。那些当官有势的和大户有钱的人家都举家往南边去了,剩下的老百姓都被弄得六神无主,人心惶惶,不得安生,哪还有啥子闲心做新衣裳和开门做生意。加之华兴旗袍店历来又是做中高档客人的店铺,只要遇上兵荒马乱和局势不稳就啥子生意都没有,所以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客人光顾,日子过得举步维艰。杨师傅听王同志这么一说,心里马上开窍一闪念,觉得新的人民政府真像是在为民干大事情,说的和做的正好是老百姓所期盼的。于是满心欢喜,起身领王同志和薛同志把店铺里的前前后后都看了个遍,之后才对王同志说:“王同志,刚才您叫了我一声杨老板,其实我真是不敢当,我就是一个手艺人,做旗袍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我跟你王同志是个实话吧,这一阵子我正愁没有生意,开这个店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都不晓得这生意还能不能做下一。没有想到你们共产党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就把加工生产军服的活路送到了我们眼面前,我真是太感谢共产党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共产党要是这样领导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咋个不拥护、咋个不说共产党和新中国好呢!不瞒你们两位同志说,批量做你们这身军服简单,没有我们原来做旗袍那样复杂,我敢用命来保证你们要的质量和数量,而且我绝不图赚钱,就图个你们代表新政府说的新社会要人人都有事情做,都有饭吃,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我还……”杨师傅激动不已,信誓旦旦。只是看王同志又在仔细打望着整个店铺,像是对杨师傅说的话有些似信非信和犹豫。杨师傅是个明白人,一看就晓得王同志心里的疑虑是啥子,就主动说:“王同志你肯定是在想我这个店铺太小,人都没有几个,不成气候是不是?”王同志点了点头,说:“有点这个意思,我们给部队上做事情千万不能马虎,钉是钉铆是铆,不敢说大话,再说给部队批量加工生产被服,也不是小打小闹,一个批量说不准就是上万套军装。”杨师傅笑着对王同志和薛同志说:“来来来,你们请坐,我再好好跟你们说一下。”
杨师傅再把王同志和薛同志请进堂屋里坐下,对他们说:“我跟你们这样说嘛,你们不要看我这个店铺里现在就只有四台缝纫机和我们现在师徒三个人,还有我们原来又是专做女人旗袍的。其实做女人旗袍是最复杂最背功夫的,要比做其他款式的衣裳都难做。所以,我们要改做其他式样的衣裳一点难度都没有,还轻松得很。再有就是你们不是说新的人民政府要我们积极发动起来,开工开店、扩大生产和多安排劳动就业嘛。我跟你们说,我少说还可以动员回来十四五台缝纫机和二十好几个熟练师傅回来,这样光机器就接近二十来台,加上我们师徒三人就有三十来个熟手,啥子锁扣眼钉扣子再动员一些手工。要是我们大家齐心,说好了就干脆弄个制衣社,在抓紧时间招收和培训一批车工出来,不行我们可以开两班,人歇机器不歇。还有就像王同志说的那样,既然是给解放军部队加工生产做军服,那肯定就是批量大、款式固定,而且订量相对稳定,想必布料也由部队上统一提供,甚至连扣子这些配件也都是统一的,基本上就是来料加工,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本钱,就是出个机器和人工。要是这样我们可以把裁剪上弄成样版,机器缝纫上搞成流水,要是一天开两个班少说也可以做三四百套军服出来,就是场地还有些问题……”
杨师傅在堂屋里跟两位解放军同志说话,大师兄和方娃子在外面店堂柜台那边尖起耳朵听着,大师兄一脸不明白地在想杨师傅说些啥子,简直就是在跟人家新政府吹牛皮。现在店里除了四台缝纫机和他们师徒三人,哪来啥子二十台缝纫机,还三十来个熟手呢?他想杨师傅是想做生意想疯了。可是,方娃子在心里一默,像是晓得了一些杨师傅的打算,这才反应过来为啥子前面的师兄些出师,杨师傅都要鼓励他们回老家去自立门户,并且还要支助他们缝纫机。而且个个师兄都跟师傅保证说,以后只要师傅有招呼,绝对不得打半点嗯腾!
这时候杨师傅送两位解放军同志出来,只听王同志在跟杨师傅说:“既然是这样,机器和人手这些你先着手准备,生产场地我回去马上想办法落实,我们开工的时间越快越好,为建设新中国、支援解放军出力,我们要争分夺秒!”杨师傅说:“当然,那是当然,新政府也是在为我们老百姓的生计作想,这都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情,我们当然要积极行动起来……”
送走王同志和薛同志,杨师傅也没有在责怪大师姐杨继美的意思了,反倒觉得女儿做了一件大好事。杨师傅转身叫上方娃子到堂屋里帮着给徒弟们写信,之后叫大师兄和方娃子分别赶紧去四门城外把信交给可靠的脚力,还吩咐他们说:“给人家脚力的钱一定要给够,跟他们说要快,不能耽误了事情。”杨师傅还吩咐大师兄说:“你再去把李师傅和赵师傅请来,我有事要和他们商量。”
两三天后,杨师傅的徒弟们相继从成都周边各个县城和场镇撵了回来,二师兄最积极,看了杨师傅的信就毫不犹豫关掉自己的店铺,带着媳妇和帮工的小舅子一起把机器都搬了回来。三师兄和其他师兄虽说没像二师兄那样性急,但都基本上带上自己的媳妇,或者是还没有过门的媳妇来了,这一是特意来拜见看望师傅,二是好听师傅的具体安排,跟家里人商量决定最终回成都做事也可以当机立断。师兄们回到华兴旗袍店里大齐聚,相互亲热,热闹非凡。大家也都晓得了杨师傅重新把大家聚拢在一起的打算,也都同意和赞同师傅的想法,都觉得现在成都解放了,共产党坐稳了江山,新的人民政府给他们手艺人指领了一条崭新的谋生路子。大家也都觉得有这样好的前提条件重新聚拢到一起,远比自己在各人老家小县城和场镇上自立门户单打独斗强。这中间尤其是李师傅和赵师傅最感激杨师傅,因为他们两家自立门户后确实是势单力薄,生意太艰难了,已经到快坚持不住濒临关闭铺面的地步。现在有了这种千载难逢的机遇,杨师傅却没有忘了他们,他们对杨师傅感激不尽。杨师傅和李师傅赵师傅跟徒弟们一起商量,索性大家就合力在一起,成立一个制衣社,再找个合适的场地专门加工生产军服。为保留和传承传统旗袍老招牌的生意,仍旧保留华兴旗袍店和李师傅的店面,承接旗袍订单生意,弄它一个前店后厂,但整个制衣社的主要精力和人力都放在军服生产上。这样大家以加工生产军服为根本,兼营旗袍老招牌生意,按大家现在聚拢来所出的机器和各自的技术程度做股本,平常月份按个人技艺等级拿工钱,年终有赚头再按股本分红结算。但杨师傅还是有话在先,说自己早就跟军管会区工作组的王同志保证过:“做军服绝不图赚钱,就图个新的人民政府要新社会人人都有事情做,都有饭吃,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样的商议结果大家都赞同,杨师傅看出大师兄两眼闪烁不定,就把店里的四台缝纫机算了一台在大师兄脑壳上作为股本,方娃子因为还没有出师,自然也就没有股本。
师兄们的媳妇,或者是那些还没有过门的媳妇就更不费周章了,她们一个都眉开眼笑,早就巴望不得能跟着自己的男人一起进城里来,当城里的人,在城里还有事情可做,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师兄们一个个都心急如火地赶回自己的老家县城和场镇,关掉自己的铺面和生意,再带上原来师傅支助的缝纫机和自己的媳妇,有的还拉上自己的小徒弟或者是帮工,加入到杨师傅的制衣社。
(待续)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