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字数:10319 更新时间:08-10-31 20:43
“仗义每多屠狗辈,自古侠女出风尘”,那么,流传中出自风尘的梁红玉真的做过娼妓吗?她与韩世忠怎样相识、相知,又如何辅佐夫君而成为名垂青史的巾帼英雄?本刊资深编辑、史学研究者蔡元元为你拨开这一段历史迷雾,讲解英雄美人背后的故事。
巾帼出身之谜
梁红玉,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她的名字和光辉业绩早已载入史册,然而史书中对她的出身和家世记载却不详,人们对此也往往闪烁其词。
为什么史书上对她的出身和家世记载不详呢?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为尊者讳。
梁红玉的事迹在正史上主要纪录在她丈夫韩世忠的传记中。由于韩世忠在南宋称“武功第一”,所以在正史上为尊者讳,对梁红玉也像唐朝的平阳公主一样只称其为“梁氏”而不提她的名字。
二是对梁红玉在成为韩夫人之前是妓女的这段历史讳莫如深。
南宋人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一书曾记载:“韩蕲王之夫人,京口娼也。”韩蕲王即韩世忠。后来元人脱脱等编修的《宋史》在记述梁红玉事迹的时候,对她的籍贯出身只字不提。清乾隆年间的《山阳县志》记载:“梁流落为京口娼家女。”
由以上资料我们可得知:梁红玉在嫁给韩世忠之前,确实做过妓女。
“娼家女”梁红玉是否真的是娼妓呢?
《山阳县志》载:初,江淮兵乱,梁流落为京口娼家女。梁红玉既然是因“兵乱”而为妓,那么她是否不是娼妓而是“营妓”呢?事实上,关于梁红玉的风尘出身,一直有一个说法:她在遇到韩世忠之前做过“营妓”,也就是说军中艺人,以舞剑弹唱为生。
我个人认为,这一说法更接近史实。
第一,作为营妓的梁红玉,才能与军人出身的韩世忠有缘相识。据载,在平定方腊的战事结束后,主帅童贯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大宴有功之臣,梁红玉作为营妓被招来陪酒。
第二,作为“营妓”的梁红玉以舞剑弹唱为生,更符合梁红玉从夫后所展露出的性格、胆略与战功。
至于,做“营妓”的梁红玉,是否为“娼”,是否卖身,今已无从考证。
既然史书上记载不详,那么梁红玉的籍贯在哪里,家世如何呢?
梁红玉的出身众说纷纭。有些书上说她是安徽池州人,祖上做过大官。另一些书则说她是江苏淮安人(淮安现在仍有纪念她的祠堂)。虽然有记载称她“京口娼也”,京口即今镇江市。但这条资料,并不能说明梁即京口人。《宋史》在记述梁红玉事迹时,对她的籍贯只字未提,以后的典籍、辞书上也回避了梁氏的籍贯问题。其实,梁红玉乃宋代楚州(今淮安楚州区)人。何以为凭?
1.淮安地方志记载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刻本《山阳县志》卷二十二记载:“宋,梁夫人,蕲王韩世忠妻,楚北辰坊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刻本《重修山阳县志》亦有相同记叙。光绪十年(1884年)刻本《淮安府志》卷三十五在《山阳烈女》中载:“宋,北辰坊烈女:义妇李氏、蕲王韩世忠妻梁氏。”山阳即今淮安市楚州区,北辰坊即今淮城镇新城村。
2.韩世忠墓碑记载
苏州灵岩山麓有一座“宋韩蕲王墓”,不远处有一高约二丈五尺的神道碑,碑额刻“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为宋孝宗手书。碑上刻有一万余字。墓主人即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碑文中两处记载了梁红玉的籍贯:“杨国,家本楚州,寓京口也”,“杨国家楚州,织薄为屋盖。”杨国即梁红玉。韩世忠、梁红玉分别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1年)、二十二年(l153年)逝世。20年后(淳熙四年,1171年),宋孝宗在为岳飞平反的同时追封韩世忠为蕲王,再谥“忠武”,并按“王”的规格给韩世忠夫妇重新安葬。碑名为宋孝宗亲题,碑文系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赵雄撰,侍郎直学院侍讲周必大书。此碑有关梁红玉籍贯的记载无疑是最有权威的。
3.淮地文献、遗迹佐证
清初淮人张鸿烈撰《淮南诗钞》(康熙刻本)有《北神堰蕲王杨国夫人梁氏》诗一首:“北神堰枕清淮流,居人织苇堰上头,蕲王夫人昔家此,随母播迁至润州(亦今镇江市)。”作者在题记中说:“北神堰即今新城北门外迤西是也,梁夫人微时家此。”清末淮人卢介清着《咏淮纪略》也有《梁夫人》诗,开头两句为“夫人淮产居北辰,流落京口避乱尘”。
美女与英雄相识之谜
曾有记载说梁红玉生于北宋末年,因为姊妹较多,家境贫困。时淮安境内水田纵横,盛产蒲草,梁红玉少年时便和家人一起,编织蒲包卖钱度日。不久,金兵大举南侵,楚州兵荒马乱,梁红玉便和家人及大批难民流浪京口,并沦落为娼家之女。
后来,梁红玉与韩世忠相遇、相识并喜结连理,这中间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呢?
一说是梁红玉在当营妓时,有一天她在五更天进府衙朝贺知府,路过营房,突然看到廊前檐柱下蹲伏着一只黑虎,鼾声如雷。她惊骇之余,再定睛一看,却是一名小卒蜷伏在檐柱下打盹,就问他的姓名,叫韩世忠。(《鹤林玉露》及《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卷一《中兴名将)载:“(梁)尝至灵官庙侍候贺朔,忽于廊柱下见一虎蹲卧,鼻息然,惊骇奔走出,不敢言。已而人至者众,复往视之,乃一卒也。因蹴之起,问其姓名,为韩世忠。”
梁红玉认为此人“必非凡人,将来必至荣达”。于是,梁母邀请韩世忠到家,酒席款待,相谈十分投机,并作主将梁红玉嫁韩为妻。
这一传说,带有明显的神话色彩,所以颇让人怀疑。
另一说法是两人在酒宴上相遇生情。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陕西延安)人,18岁入伍。他作战勇猛,长于骑射,积功升到副排长一类的低级军官(进勇副尉)。“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宋史·韩世忠传》)
韩世忠真正出名是在平定方腊起义的时候穷追不舍,杀入方腊的最后据点清溪峒,格杀数十人,并亲手俘虏了方腊。由于这件功劳,他当上了连长(承节郎)。“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宋史·韩世忠传》)虽然此时他仍然是低级军官,但是他的名声已传播开来。
平定方腊后,主帅童贯到京口大宴有功之臣。梁红玉作为营妓被招来陪酒,席间梁红玉见一人闷闷不乐,此人便是韩世忠。原来虽然他亲手擒获了方腊,但这件功劳却让上司辛兴宗抢去了。(“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宋史·韩世忠传》)
本来,擒获方腊的赏格是当军区司令(授两镇节钺),现在却只得了个芝麻绿豆大的官,韩世忠的心里当然高兴不起来。然而,梁红玉却对韩世忠青眼有加,这大概与韩世忠相貌堂堂,英勇伟岸有关。《宋史》中记载韩世忠“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
当日宴会之中虽高官满座,但梁红玉却主动接近韩世忠。英雄美女,惺惺相惜,不久就结为夫妇。从此梁红玉便随韩世忠南征北战,抗击金兵。这段经历与红拂女和李靖的传奇很相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其时,韩世忠与梁红玉相遇,两人一个是不得志的低级军官,另一个是历尽风尘的营妓。在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下,身为“军汉”的韩世忠的社会地位其实并不比作为妓女的梁红玉高多少,所以两人的结合也并不像现代人想象的那样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在当时的人眼里,军汉配营妓正是天造地设、顺理成章。
崭露头角之谜
韩世忠娶了梁红玉之后不久就发生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中原,打下汴梁,俘虏了徽钦二帝。梁红玉跟随韩世忠举兵抗金转战南北。到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再次入侵,宋军大败。根据韩世忠的建议,宋高宗退到杭州。韩世忠则收拾残兵败将,由海路前往杭州护驾。
这时韩世忠与梁红玉已经育有一个儿子韩亮。为了母子的平安,韩世忠把梁红玉留在了杭州后方,自己再次出征。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原以为最安全的杭州却成了最不安全的地方。
宋朝历代君主最怕的就是武将发动兵变。这个噩梦在1129年不幸成为现实。宋高宗逃到杭州后,任命韩世忠的老上司王渊为国防部部长(枢密使)。王渊与禁卫军司令(扈从统制)苗傅和刘正彦素有过节,又因高宗亲信太监康履等作威作福,苗刘二人便发动兵变,将王渊杀了,又逼迫高宗交出康履杀死。之后,苗刘二人又逼高宗退位,禅位给他年方三岁的儿子,让孟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明受元年”。
在前方的诸将听到兵变的消息,立刻纷纷回军平叛。大元帅是张浚,韩世忠为先锋。苗刘二人听说韩世忠前来讨伐,便将梁红玉及其儿子韩亮作为人质扣押起来,且“防守严密”,妄图逼韩世忠就范。
当时的宰相朱胜非深知梁红玉为人,便假意向苗傅献计说,韩世忠拥有重兵,不可与他为敌,应当马上派梁红玉去抚慰他,才是上策。苗傅深信不疑,便奏明被挟制的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并向梁“屈膝”礼拜,奉以兄嫂之礼,备好鞍马,请梁红玉去秀州劝说韩世忠。梁红玉假意应允,飞马出城,扬鞭急驰,第二天就赶到秀州。(《宋史·韩世忠传》记载:时世忠妻梁氏及子亮为傅所质,防守严密。朱胜非绐傅曰:“今白太后,遣二人慰抚世忠,则平江诸人益安矣。”于是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俾迓世忠,速其勤王。梁氏疾驱出城,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
梁红玉要忍受的痛苦是巨大的,她本人虽然脱险,但亲生儿子韩亮仍在叛军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梁红玉做出了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选择。
见到丈夫韩世忠后,梁红玉以国事为重,劝说丈夫继续进军。所以韩世忠后来收到苗刘二人以皇帝名义发出的诏书,立刻撕碎说:“我只知道有建炎,不知道有明受。”(《宋史·韩世忠传》记载:未几,明受诏至,世忠曰:“吾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斩其使,取诏焚之,进兵益急。)
不久,韩、梁约集了四方兵马,里应外合,一举平定了苗、刘之乱,维护了南宋的统一,历史上称之为“余杭之难”。
“余杭之难”后,韩世忠因勤王救驾有功,高宗亲书“忠勇”二字赐韩并擢升为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称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给内中俸以示报正”,给功臣之妻俸禄。这在前史从未有过,梁红玉为第一人。
这是梁红玉第一次崭露头角。在这件事情上,她显示出了女儿家的飒爽英姿,做到了一般女子难以做到的事情—一日夜策马赶到秀州;更为难得的是,她以国家利益为重,深名大义、不循私情,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危在旦夕,却仍然劝自己的丈夫继续进军。
仅此一点,梁红玉即可谓之女中豪杰,而史实不仅如此,梁红玉还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一才能主要体现在击鼓战金山一役中。
击鼓战金山之谜
由于南宋内乱给了金军可乘之机,1129年10月,金军在完颜宗弼(即俗称的金兀术)率领下长驱直入,攻入江浙。宋高宗应对的唯一办法就是逃跑。先从杭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再从明州逃到海上。幸亏金军的海军不行,才让高宗勉强保住了老命。
这时金军已经孤军深入五个多月,江南各地爆发了汉人的反抗。宗弼见再待下去就要“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于是在大肆掳掠之后北返。
此时韩世忠正担任浙西战区司令(浙西制置使)。听说金军北撤,便率水军八千人急赴镇江截击宗弼的十万金军(虽然金兵未必真的有号称的那么多,但兵力肯定是大大超过宋军的)。韩世忠所部的宋军在金军南下时已经败过一仗。另外,兵法有云“归师勿遏”,也就是说不要阻截归乡的军队,否则思乡心切的军队往往会发挥出超常的战斗力。所以从表面上看,宋军无论从兵力、士气还是战斗力上都远远不如金军。
由于敌众我寡,梁红玉认为敌军声势浩大,只宜智取,不可力敌。宋朝军队不与金兵正面交战,应尽量利用埋伏,用“火箭”攻打敌人。韩世忠听了,心中大喜,两人经过周密部署,随即埋伏人马。韩世忠亲率战船,诱敌深入,梁红玉则身先士卒,登上十几丈高的楼橹,冒着流矢,在金山之巅的妙高台“亲执桴鼓”指挥作战。
一通鼓响,韩世忠立即指挥水军,扯帆驶出鲇鱼套芦荡,迎战金军。二通鼓响,韩世忠佯装失利,且战且退,转眼间战船便隐进了芦荡,金军紧紧追赶,也进了芦荡。梁红玉在山顶上看得一清二楚,随即挥舞令旗,擂响三通鼓。随着震天动地的鼓声,芦荡里埋伏的战船都“嗖嗖”地飞了出来,宋军水兵惯熟水性,有的钻进深水,用凿子凿穿金兵的船,有的用火箭、火炮猛击金兵。宗弼的人马多为“旱鸭子”,被打死、淹死、打伤大半,溃不成军,被困在死港黄天荡内。
也许有人会发出疑问,梁红玉不就是在打仗时敲了敲鼓嘛,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军事才能呢?
孰不知,打仗中的击鼓有着很大的学问。要协调大兵团的行动,通信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作战可以用话机下达命令,在古代就全靠旗帜和金鼓。
所谓“闻鼓则进,鸣金收兵”不过是笼统的说法,其实不同的鼓点代表不同的命令,梁红玉亲自击鼓也就是表明她在指挥整个军队。在古代战争中,鼓手和旗手是敌军的首要攻击对象。梁红玉站在这个位置上,也就是站在最危险的位置上。
梁红玉亲自挥旗击鼓,指挥士兵作战。宋军在梁红玉的指挥下,个个士气高昂,奋勇杀敌。人数虽少,却成功地使强大的金国军队受困。这场由梁红玉领导指挥的战役,可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战迹辉煌的大胜仗。
那么,梁红玉的军事才能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人认为她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所以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并精通兵法。其实这不过是在她出名后为她脸上贴金而已。梁红玉既然长在军营,耳濡目染,总会学到一些用兵之类的东西。婚后,她随韩世忠转战南北,经历大小战事无数,期间必然也得到了韩世忠的指点,再加上自身天资聪颖,自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金军遭到重挫,大出宗弼所料。于是他采取和平手段,派使者对韩世忠说只要韩世忠肯放他们一条生路,他愿意归还所有在江南掠夺的财物,另外还送给韩世忠名马作为谢礼。但韩世忠拒不答应,说:“还我两宫(指徽、钦二帝),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此时,梁红玉提醒主帅应乘胜进击,逼敌就范,但韩世忠却自信地说:“金兀术已入死地,插翅难飞,岂有生理?待其粮尽技穷,必授首于我。”
由于韩世忠没有接受梁红玉的建议,加之宋军的兵力实在太少,又没有陆军配合,宗弼趁机凿通淤塞已久的老鹳河故道30里,撤向建康(今南京)。史书上说这30里是一夜凿成,其实未免夸大。金军被困在黄天荡里几十天,这条河道应是用了这几十天的功夫才凿成的。
连战皆胜让韩世忠这时非常骄傲,认为金军不习水战,遂大意起来。不料有人向宗弼建议利用海船无风难以开动这一点,选一个无风的天,向宋军攻击定能取胜。我们不知道历史上诸葛亮有没有真的设坛借过东风,宗弼倒是设坛祈求无风。在这个仪式中,宗弼杀白马,割破自己的额头,又将掳掠来的妇女开膛剖腹,挖出心脏祭祀上天。
可能是老天特别垂青宗弼,第二天果真没有风了。宗弼立即率领舰队向宋军发动总攻。金军以小舟纵火,用火箭射击宋军的船帆。宋军的海船无法开动,于是都成了金军火箭的靶子,不几时全都被烧毁,宋军大将孙世询、严允战死。韩世忠败回镇江,金军突围而去。
虽然从战术上来说宋军此战败得很惨,但是从战略上来说,宋军以绝对弱势兵力在黄天荡阻击金兵达48日,且金兵北去后暂时不敢南顾,已经达到了击退金兵的目的。
黄天荡一役中,梁红玉的英雄形象要远远高于其夫韩世忠。梁红玉金甲银胄,冒着箭矢擂鼓金山督战的情形,只是想象,就很荡气回肠。她的临阵击鼓,不仅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更展示出了她出色的军事才能,也让她因此流传千古,成为一代巾帼。
弹劾夫君之谜
金兵败北之后,作为妻子的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亲自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乞加罪责”,致使“举朝为之动色”。
“黄天荡”一役,在战略上应该说是取得了胜利,可梁红玉为什么要弹劾丈夫韩世忠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在此战中,由于韩世忠的疏忽,贻误时机让金兵突破江防而逃走吗?
有人曾推测,梁红玉是因为此战功劳大过丈夫而想取而代之,但这显然不能成为梁红玉弹劾丈夫的理由。
当时韩世忠是中兴四将中爵位最高、资历最深的位居枢密使(相当于宰相)的为数不多的最高军事长官,梁红玉也被赐封为“杨国夫人”,即便梁取而代之,作为一名女将有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呢?当时,宋代的伦理道德主流是程朱理学,是最讲究君臣、夫妻之纲,一个在青楼这样的大染缸里浸淫过的女子,再愚钝也不至于犯牝鸡司晨的拙劣错误。而且妇凭夫贵,扳倒了自己军功显赫的丈夫,对自己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再者,梁红玉与韩世忠二人一见钟情,情深意重。试想,一个尽心辅佐丈夫杀敌的刚烈女子,怎么会想到取丈夫而代之?
这样推理后,梁红玉的做法不但令当时的天下人为之瞠目,也让我们读史至此慨莫能解。到底梁红玉令人费解的弹劾之举背后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呢?
想要知道答案,我们先从几件小事说起。
绍兴五年(1136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区司令(武宁安化军节度使),驻扎楚州(今江苏淮安)。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又筑新城,以抗击金兵。经过战乱的浩劫,楚州当时已遍地荆榛,军民食无粮,居无屋。梁红玉亲自用芦苇“织蒲为屋”,搭建营房。此举虽然无声,但作用不亚于擂鼓金山。那些烦躁的士兵们沉静下来,跟着主帅夫人笨手笨脚地搭建起他们临时的家。(“世忠披草莱,立军府,与士同力役。夫人梁亲织薄为屋。”《宋史·韩世忠传》)
后来,因为少粮,士兵们寻找野菜充饥。梁红玉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畔,发现马吃蒲茎,她便亲自尝食,并发动军民采蒲茎充饥。淮人食用“蒲儿菜”,相传即从梁红玉始。蒲儿菜因此被称作“抗金菜”。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梁红玉、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在这几件事上,梁红玉显示出的都是机智和让众多男人都惭愧的管理才能,她无形或有形中替丈夫解决了行军途中的不少难题,里面更包含着对丈夫的依赖、理解和无私的支持。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理解当年梁红玉令人费解的弹劾丈夫之举背后的真实用意了—尽最大的努力辅佐和保护丈夫。
如果单纯的说是辅佐丈夫,想必大家都可以理解,但要说保护自己的丈夫,就有人要发出疑问了,身为南宋第一将军,英勇神武的韩世忠还需要自己的妻子保护吗?其实韩世忠确实需要梁红玉的辅佐和保护。
一、韩世忠虽然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但没有文化,更没有足够的智慧和城府
韩世忠出身贫寒,没有文化,是个大老粗,而且特别瞧不起读书人,经常轻蔑地称之为“子曰”。赵构知道后,问他是否确有其事?韩世忠回答说:曾经有过,但现在已经改了。赵构很高兴,以为他知道尊重读书人了。不料,韩世忠接着补充说:如今我叫他们“萌儿”—大概是当时嘲笑人的一个说法,或者类似于今天的“傻冒儿”一类。结果,赵构大笑而止。
从以上这段比较幽默的对话中,我们可看出,韩世忠确实没有什么心眼儿,是个标准的大老粗。以他的智慧和城府,很难在宋朝重文轻武的时代背景下生存,相反,以他的卓越功勋和一根筋,最可能被皇帝处决的,也应该是他。但他不仅活着,而且活得很好,就是因为他身边有梁红玉这个贴身高参。
二、皇帝赵构对屡建战功、功勋显赫的韩世忠不信任
战国末年,秦国征伐楚国时,威望卓著的老将军王翦在临出发时,狮子大开口,向秦王嬴政要求赏赐众多的上等田宅,嬴政很不以为然,说是只要打赢了,还愁不能富贵吗?王翦却说:“趁大王还用得着我,我得为子孙早做打算。”秦王嬴政大笑。后来,在行军的路上,王翦一连派出五拨信使,不为公事,就是一再请求封赏田园。嬴政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有人嫌王翦丢人,讽劝他别这么掉价儿。结果,王翦说出了一番惊人的话:“秦王猜忌多疑。如今几乎把全国的兵马都交给了我,我不请赐田园加深他的信任,难道要让他疑心我吗?”
其实,历代的皇帝对战功卓著的大将都很不放心。单说宋一朝,宋太祖就曾经上演过一出“杯酒释兵权”。在以文治国的思想统治下,皇帝赵构自然也会不放心韩世忠,怕他功高盖主。
更何况韩世忠治军有方(这一点儿连岳飞都很钦佩),并且很重信义,不把钱财放在眼里。朝廷赏赐的金银珠宝,他一向都是全部分赏给部下,自己不拿分毫。因此他不但深受将士们的拥戴,威望更是极高。(“嗜义轻财,锡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持军严重,与士卒同甘苦,器仗规画,精绝过人……”《宋史·韩世忠传》)
这样一个没有恶习,又立有赫赫战功的人,皇帝怎么会不猜忌他?
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但从种种迹象上判断,韩世忠很有可能也是王翦的那一套思路。
后来,随着功劳越来越大,韩世忠突然发生了变化: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并且要求用低价购买官府没收的庄田。先是要买临江的一处庄园,赵构索性赏赐给他,并且亲笔题名曰“旌忠庄”以示表彰;后来,他又提出要买北宋末年大奸臣朱勔的庄园和另外一千多亩田地,赵构又顺水推舟地全部赏赐给他。最后,他还在西湖边上买了个大庄园,索性全家都住到了皇帝的眼皮底下。
正是这一招怪棋,打消了赵构对他的戒备,也是赵构后来网开一面放过他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爱财的大臣对皇位最不构成威胁,而且对金钱的迷恋意味着上进心的失去,这恰恰是赵构所希望的。大老粗韩世忠能走出这么英明的一步棋,应该是梁红玉的背后指点(这从他轻财到索财的突然转变上可以看出)。
三、由于政见不同,主战派的韩世忠让皇帝极为不满
南宋偏安一隅,苟延残喘,且两位皇帝都不具备收复故国、重振江山的雄才大略,而苗刘兵变对宋高宗的影响是巨大的。兵变之后,高宗的首要任务就变成剪除大将的兵权,保证不再发生另一次兵变。
秦桧当权后,力主议和,并终于和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和议既成,高宗立刻着手削夺大将的兵权,韩世忠首当其冲。在战与和的问题上,由于韩世忠坚决主战,所以赵构屡屡斥责他没有文化,不识大体。
当赵构授意秦桧杀害最有可能复国的岳飞时,韩世忠还愤慨地去责问秦桧(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此时,梁红玉却一反常态地劝慰夫君:“唉,明哲保身吧。”
这似乎很不像梁红玉的为人处事态度,但确实是无奈之举。
在此之前,被夺去兵权后,韩世忠成为宰相秦桧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岳飞发现张俊按照宰相的意图,在军中收集韩世忠谋反的证据时,大吃一惊,遂连夜派人给韩世忠送去一封急信,让他在天罗地网合拢之前侥幸逃出。
韩世忠接到密报后,立即单身一人来到皇宫求见皇帝。他跪伏在地,脱下衣服,请赵构看自己胸前背后的累累伤疤,又举起双手,请皇帝看自己两只手上残存的四个手指。之后,他伏地大哭,告诉皇帝,那是中了金人的毒箭之后,自己用双手去拔,也被毒药所伤而导致的。
正因为韩世忠如此在皇帝面前表忠心,才躲过了一劫,否则首先被杀的,应该是她梁红玉的丈夫。
这还没完,梁红玉接着指点丈夫继续走出以退为进的一着,看似漫不经心,却使全盘皆活。自知不能帮助岳飞挽回性命后,韩世忠夫妻二人愤然归隐杭州,闭门谢客,再不谈论军事,甚至连老部下、老朋友也不再来往,完全躲到二人世界里享受天伦之乐。好笑的是,大字不识几个的韩世忠开始信佛,高兴之余,还相当有品位地填起词来,并自号“清淡居士”。
通过以上的论证,我们不难想象,为了辅佐和保护自己心爱的丈夫,梁红玉当真是殚精竭虑。这次上疏弹劾,私下也是思虑颇多。
一、梁红玉认为韩世忠确实应该为后来的战败负一定的责任,这或多或少与他轻敌、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有关。对丈夫进行弹劾也证明了梁红玉确实是深明大义、不循私情。如果是一般的女子多为丈夫隐瞒,哪里还会去告发呢?由此可见,梁红玉是一个是非分明的女子中的伟丈夫。
二、韩世忠在战略指挥上的失误,万一被其他主和派官员,如秦桧之流抓住不放,进行弹劾,那么对于韩世忠来说极为不利,甚至会断送掉性命。想到这一点,与丈夫情深意重的梁红玉不得不为丈夫的身家性命所担忧。但如果由梁红玉来操作,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皇帝即使怪罪下来,也不过是略加责怪几句而已。这就叫“打丈夫给皇帝看”,皇帝能做的,只有劝架了。
三、虽然有弹劾之举,但夫妻两个明摆着都是皇家的“财产”,更可以这样为国尽忠连丈夫性命都不要,便由不得皇帝不继续重用、信任。
所以,宋高宗赵构看了梁红玉的奏章后,当廷宣读,君臣都为梁红玉这深明大义之举所感动,之后非但没有人追究韩世忠在此战中应负的责任,也没有人以此事为把柄再次对韩世忠进行弹劾。相反,朝廷还不断地重用和提拔韩世忠。
这样的弹劾,这样的结局,仅有容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也更为显示出梁红玉的机智聪颖、深明大义和常人所不具备的政治谋略。
由妓女而英雄的启示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两年之后,梁红玉也去世了,终年51岁。死后与韩世忠合葬在苏州灵岩山。宋高宗得知梁红玉去世的消息,特地赐给她家人贵重的礼物,以示哀悼,并对她的贡献表示赞扬。
梁红玉死后,历代都建有纪念她的祠堂。淮安现在还有梁红玉祠,祠堂前的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她的一生:
青眼识英雄,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山河延宋祚
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誉仰淮塬
梁红玉对丈夫的忠心、辅佐丈夫保家卫国的壮举以及英勇作战的精神,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留名青史、永垂不朽。在一个女人地位低贱的旧社会里,这可说是难能可贵的。
由妓女而英雄,为何梁红玉能完成这样一个质的转变与飞越呢?
古时的风尘女子和现今社会中的“小姐”大不相同,当时的青楼女子很多是因为家道中落、战乱不绝等原因不得已沦落为娼。她们虽沦落风尘,但并没有放弃她们高尚的情操与人生追求,梁红玉与韩世忠、红拂女与李靖,英雄美人的故事就这样流传至今。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他谁家兴甚谁家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好一句“贫,气不改!达,志不改!”身在青楼的宋方虚,用这曲“山坡羊”唱出了她的理想与追求,也道尽了青楼女子的心声,如此高风亮节,那些紫罗袍、黄金带又何足道哉?
所谓红颜薄命。家道败落后沦为营妓,如此遭遇可谓不幸,但梁红玉并未因此自暴自弃,因其天生神力,能挽强弓,从不对寻常子弟青眼相看,故娼气全无。当她结识了韩世忠后,认定他是个英雄,于是不惜以身相许,结为百年之好。事实证明了她没有看错人,韩世忠在她的辅佐下,屡建奇功,保住了大宋摇摇欲坠的半壁江山,而她自己,也因屡建奇功先后被封为安国夫人、杨国夫人。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