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酒道:繁华消歇,风流散场

章节字数:6676  更新时间:17-03-11 21:35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一、

    “酒能养性,仙家饮之;酒能乱性,佛家戒之。”当年猛然看到郑板桥说的这句话,心里就咯噔一下,之前从未想到仙家与佛家对于酒的态度如此南辕北辙。

    仙家,即道家,在道家看来,喝酒是对性情的怡养,对宇宙的观瞻,饮酒可得天道。自老庄始,黄石公、张良、葛洪、张道陵、蔡邕、赵蕤、李白、吕岩、陈抟、孙思邈、吴夲、邵雍、王喆、长春子、广宁子、李道纯、宁王朱权、刘渊然、邵以正、张静虚、白云霁、傅山等,皆是道家之高人、酒中之真仙。当然,道家所倡导的饮酒修仙,并不是要人酗酒无度,道家饮酒,是不能喝醉的,醉,则迷失本性,更遑论修行。

    魏晋以降,儒释道三家思想互为渠流,相互交融,作为传统儒家的知识分子,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心性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与舒展,于是在有了魏晋风度。

    在魏晋,饮酒名士所在多有,其中竹林七贤、谢安、王导、谢灵运、王羲之、谢朓可谓名士之典范。他们个性率真,不受礼教拘束,磊落狂放,潇洒不羁,他们好清谈,崇玄道,精擅于琴棋书画,他们特立独行,身上散发着“烟云水气”,他们携酒纵歌,放浪形骸,绝不许尘俗烦恼杂惹襟怀,后世将魏晋风流人物所展现出来的风骨气度称之为“魏晋风度”。关于魏晋风度的人物事迹在《世说新语》中俯拾皆是。

    文人饮酒,是风雅之事,文人在饮酒之时,或为道,或参禅,文人的身上也自然仙气萦绕了。

    酒之道在中国神话和武术中也有极妙的展现。

    八仙故事由来已久,在宋代以前,关于八仙到底是哪八仙,说法不一,最有名的是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琎、崔宗之、苏晋、李适之、张旭、焦遂。这八人饮酒雅集,给杜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老杜也豪饮了一番,挥毫泼墨写道:“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八位酒仙,八种神采,令人追慕。王嗣奭评论:“此创格,前无所因。”

    我们熟知的八仙当然不是他们。

    宋代以后,八仙的人物故事渐次成型,到了明代,吴元泰写了一本《八仙出处东游记》共两卷五十六回,脍炙人口的八仙故事正是在这本小说里得到了系统整理。

    八仙之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的形象也得以确立。作为小说读物,《八仙出处东游记》是成功的。而若谈文学价值和影响力,当然不及余象斗创作的《南游记》《北游记》,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则无法相提并论。

    八仙故事衍生以来,酒中的仙气就愈发浓厚了。铁拐李的大葫芦里装满了酒,也装了药,道家既饮酒,也服丹,铁拐李是典型的道士。吕洞宾有所不同,他的成仙之路充满了各种神奇与浪漫,火龙传剑、罗浮访道、黄粱一梦等不胜枚举,他的个性也极富张力,可以说是八仙中文学性最强的一位,他是剑仙,剑术通神,是酒仙,是诗仙,以前在旧书摊上买到过一本吕洞宾的诗集,印刷粗劣,估计是从《全唐诗》中刮下来的,其中有一首我非常喜欢:“偶乘青帝出蓬莱,剑戟峥嵘遍九垓。我在目前人不识,为留一笠莫沉埋。”与太白颇类,又增了些倜傥仙气。另有一首长诗,最后几句当年还曾背诵过:“仗剑当空千里去,一更别我二更回。先生先生莫外求,道要人传剑要收。今日相逢江海畔,一杯村酒劝君休。庞眉斗竖恶精神,万里腾空一踊身。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他还是个风流色仙,三戏白牡丹,水面戏观音的故事不用多讲。在道教,吕洞宾被尊为吕祖,其余七仙难以企及。

    在武术中,有一套《醉八仙》,诀云:

    吕洞宾,醉酒提壶力千钧。

    铁拐李,旋踵膝撞醉还真。

    汉钟离,跌步抱酲兜心顶。

    蓝采和,单提敬酒拦腰破。

    张果老,醉酒抛杯踢连环。

    曹国舅,仙人敬酒锁喉扣。

    韩湘子,擒腕击胸醉吹箫。

    何仙姑,弹腰献酒醉荡步。

    这套《醉八仙》是模拟八仙形姿,炼诸般醉态而成,可为拳、可为剑、可为刀、可为棍……八个动作,实有千变万化。其中,醉八仙拳流传最广,追求形醉意不醉,拳醉心不醉,戚继光的《拳经拳法备要》有详述。

    饮酒至此,已臻大道。

    二、

    酒,不但可助人成就仙道,还可保身护命。

    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最初的封地在边塞要冲大宁,被称为“塞王”,手下有朵颜三卫,令胡人闻风丧胆,其声望仅次于晋王朱㭎、燕王朱棣,而在辽王、谷王等诸王之上,世人谓之:“燕王善战,宁王善谋”。后来燕王朱棣发动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燕王一路旗开得胜,为了袭取大宁消弭潜在的威胁,朱棣佯装落魄投靠朱权,朱权聪明绝顶岂能不知朱棣所图何为?于是两兄弟非常默契地达成了“燕宁合流”,朵颜三卫也归于燕王。

    在这期间,朱棣为取得宁王的全力支持,曾和宁王分食了一张芝麻酥饼,许诺与其平分天下,单纯的宁王居然就相信了这个狡猾的四哥,他之所以相信,也不乏其野心的内在驱动。朱棣此举可谓犯险至极,若宁王之野心再配上奸诈几分,朱棣袭取大宁的图谋不但要落空,只怕离开大宁城都成问题,靖难之役的胜算势将削减。

    宁王阵营的加入让朱棣如虎添翼,但是在靖难之役结束后,燕王称帝,却将曾经的许诺忘得一干二净。据说,永乐皇帝给自己的兄弟们大加封赏,如周王、谷王、辽王、齐王、庆王等,都赚得盆满钵满,唯独宁王,迟迟未见封赏,皇帝也并无召见他的意思。等得急了,宁王便主动去见永乐皇帝。

    永乐见宁王到来,不能不见,这才提出封地一事,让宁王自己选地方,宁王连续挑了好几个繁华富庶之地,都被永乐否决了。永乐还说:“十七弟呀,你想什么呢?来,看看这几个。”永乐所说的“这几个”均是贫瘠遥远的不毛之地,宁王的眼睛一下就红了,还问了一句:“皇上还记得芝麻酥饼吗?”永乐面无表情,假装耳聋地说:“啊?什么?什么饼?”宁王把声音提高,说:“芝麻酥饼。”永乐笑着说:“十七弟喜欢吃芝麻酥饼啊,回头朕就叫御厨做来。”宁王哼了一声,恨不得一拳打在朱棣的脸上。

    永乐见状,也觉过意不去,只好将宁王敕封在南昌。心灰意冷的宁王朱权连声叹气,想必心头也在暗骂朱棣无情无义。心灰意冷宁王到南昌后,为避免永乐疑忌,他韬光养晦,开始潜心道家,研究音律,著书无数,有《文谱》、《诗谱》、《太和正音谱》以及道家名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等作品传世。

    永乐帝得知,宁王从此爱上了杯中物,但从未听说他醉过,除了喝酒,宁王的生活里还少不了品茶、赏花、练字,简直不像是当年的那位塞王,心底的一块大石,这才缓缓落下。

    有人密告永乐,说宁王有异谋,永乐只一笑置之,因为他知道,这个十七弟如今潜心向道,研磨著书,早已清虚无为想开了,是不会有异谋的。

    不光永乐相信,洪熙帝朱高炽、宣德帝朱瞻基都对宁王报以极大的信任。朱权在南昌构筑了精庐,精庐中建了道观和陵墓,永乐还为十七弟赐了一个匾额,名曰:“南极长生宫”。

    当宁王饮下了清静无为的那杯酒,什么王图霸业,什么名利浮云,都像酒杯一样,空了,杯中酒,一滴不留。

    早年,宁王的野心是有的,如果他没有接触道家思想,很有可能铤而走险,最终走向败亡。寄情于道,忘情于酒,于他来言,无疑是明智而幸运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经历了更多的浮世炎凉,朱权修为日盛,终于修得人生之大道。

    有道之士看来,酒已经不仅仅是酒了。宁王虽沽酒,也深悉酒中之道,但酒却不是他生命的全部。经历了乱世烽烟、王朝更迭的傅山才真正称得上与酒融为一体。

    以酒入道,明哲保身,是为大道。

    还有人,也饮酒,却是在求道。

    傅山,字青主,别号浊翁,他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是明清之际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书法、医道、诗词等方面都是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早年,傅山和很多才子一样,过着优裕风流的雅士生活,其才识学见早已海宇皆闻。但他性情疏放,无意为官,并没有走上仕途,而是在太原城西北的一处佛寺里隐居了起来,佛寺被辟为书斋,名为“霜红龛”。在霜红龛内,他博览群书,除了弄情笔墨,还有一项嗜好,那就是饮酒:

    古人学富在三冬,懒病难将药物攻。江泌惜阴乘月白,傅山彻夜醉霜红。

    月下读书,彻夜饮酒,近乎于道。到了崇祯十六年的正月,李自成攻陷承天,一只手扼住了大明王朝的脆弱咽喉,很快,太原被李自成占领,固关、真定、保定均被攻克。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在长安称帝,建立大顺,改元永昌。旧历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然而李自成的政权没有维持很久,吴三桂投降清廷,清军入关,顺治小皇帝在多尔衮的辅弼下定都北京。在这番背景之下,傅山的身心受到重创,从而开始了他一生的漂泊流寓。

    崇祯十七年的除夕之夜,傅山饮酒赋诗,云:

    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言。

    徐生许下愁方寸,庾子江关黯一天。

    蒲坐小团消客尽,烛深寒泪下残编。

    怕眠谁与闻鸡舞,恋着崇祯十七年。

    清朝政府为了稳定统治,多尔衮下令剃发易俗,“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此举遭到了汉人的强烈反抗,于是有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绝人寰的血腥事件。江山易帜原本是常事,可是清廷的这一做法首先就站在了人民和文化的对立面,从此,中国人的华夏衣冠便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两百多年的金钱鼠尾辫,野蛮统驭了文明,为其后落后挨打埋下了伏笔。

    傅山在五峰山拜道士郭静中为师,自号“朱衣道人”“石道人”,以示对清廷的不臣之心,并暗中参与组织反清复明活动,矢志将鞑虏驱逐关外,恢复汉家山河。美酒,更成了他抒发愤懑的最佳选择,他希望通过杯酒,寻求苦痛的解脱之道。他找到了吗?没有人知道。康熙二十二年,傅山之子傅眉去世,傅山饮酒更多了,翌年,傅山也撒手谢世,杯中的苦酒却没有饮尽。

    多年后,身世飘零的苏曼殊在尝尽了人间苦酒后,选择了寻道,在禅佛中寻道。

    鲁迅先生说:“我的朋友中有一个古怪的人,一有了钱就喝酒用光,没有了钱就到寺里老老实实过活。这位有钱就花个光,无钱就落庙堂的怪人,就是苏曼殊。”

    三、

    在世俗看来,苏曼殊就是个怪人。正如鲁迅先生描述的,曼殊为人古怪,然鲁迅先生其实是话里有话,这古怪,是有别于时俗的一种古风,世人不见古风久矣,便目之为怪。苏曼殊更适合生活的年代应该是魏晋,是唐宋,他是个古人,所以,他也是个怪人,南怀瑾说他:“行迹放浪于形骸之外,意志沉湎于情欲之间。”。

    他有传统文人的风骨,手书之《讨袁宣言》慷慨激烈,大义凛然,他是旧人,也是新人,对保皇党、封建制深恶痛绝,甚至预谋刺杀主张帝制的领袖康有为。他的诗词,古意盎然,清丽明艳。他同时又常怀感伤,写下了《断鸿零雁记》这样的作品,是鸳鸯蝴蝶派的上乘之作。他和徐志摩、戴望舒又不同,他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

    苏曼殊为僧,和太虚大师、弘一法师、虚云老和尚不一样,他没有正式受戒,而是在一个寺庙里,捡了一个死去的和尚的度牒拿为己用的,他不持戒律,要饮酒,要吃肉,要找女人,但人们还是将他称之为大师。持戒守律固然可敬,却不乏迂腐。

    佛家主张的是滴酒不沾,酒为五戒之一,一入沙门再不能饮,要求无欲无求,清心寡欲,断绝尘俗,古佛青灯,所以自古以来,出家是需要勇气的,毕竟荷担如来家业如此伟业非常人所能为,唐朝时的径山禅师就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也。”

    说高僧都不饮酒,有人不以为然,因为密宗的和尚不但喝酒吃肉,而且还娶妻生子。禅宗二祖慧可,得达摩祖师的衣钵,但是他却在晚年时,一改苦修作派,时常出入于屠宰场,喝酒吃肉无所不为,后世却并不否认慧可禅师的佛法成就。

    再有道济禅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到的济公,济公有名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关于这些公案,早有大德做了阐释,如印光大师就指出,无论是慧可出入屠宰场,还是道济酒肉穿肠过,其实都是一种警示世人、教化众生的做法,在他们那般境界,酒精已完全丧失了迷乱心性的作用,酒和水已无丝毫分别。而济公所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其实还有一句是:“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可惜世人只记住了前半句,济公这种类似于割肉喂鹰的“寓意”、“教化”显然是不成功的。

    苏曼殊的出家,不为度人,只为度己。山河破碎,社稷倾覆,令他的内心永远得不到安宁。列强的欺辱,国人的麻木,令他的热血始终在燃烧,在沸腾。他或僧或俗,纵酒行吟的是无法排遣的愤慨。他走到海边,准备蹈海以死警醒世人: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蹈海赴死最终没有成功,诗篇却流传了下来。

    苏曼殊继续喝酒,与鲁迅喝,跟郁达夫、柳亚子、沈从文喝,同所有志气相投者喝,为天下苍生、万姓乾坤喝……到了1918年,苏曼殊三十五岁,他的生命也在这一年画上了一个惊叹号!

    没有人知道苏曼殊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的,是释然还是痛悔?是痴迷还是顿悟?他是否寻得了道?谁知道呢?他在作别这人世前,应该是少不了酒的,或许,他会在醉生梦死之际轻声吟哦当年写下的旧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最后弥留之际,他说: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四、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

    无论携着寻的是何种道,道始终都在,酒也始终都在。

    古龙在楚留香系列之《新月传奇》中写了酒与道的极致:

    “楚留香呢?”

    “他走了。”

    “他怎么能走的?”

    “来者自来,去者自去,来来去去,谁管得着。”

    樱子睁大了眼睛显得更吃惊。

    “可是我刚才还看见先生以筷作剑,成青眼之势,楚香帅明明已完全被控制在先生的剑势中,怎么能走掉了呢?”

    樱子又问,“难道他能躲得过先生那必胜必杀的出手一击?”

    石田齐遥望着江上的一点渔火,过了很久,才悠悠的说:“他没有躲,也不必躲。”

    “为什么?”

    “因为我根本没有出手。”

    樱子坐下来了,吃惊的看着他“先生为什么不出手?”

    “我不能出手。”石田齐说“因为我完全没有把握。”

    远方的渔火在他眼中闪烁,老人的眼中却已失去原有的光采。

    “当时他正在斟酒,我本来准备在他那杯酒倒满时出手的。”石田齐说“酒杯一满,他倒酒的动作势必要停下来,否则杯中的酒就要溢出,那一瞬间,正是我最好的机会。”

    “我明白。”

    樱子说:“在那种情况下,牵一发已足动全身,无论是酒杯满溢还是他本身的动作和姿势改变,都会影响到他的精气与神貌,只要他的神体有一点破绽,先生就可以将他刺于剑下。”

    “是的。”石田齐默然叹息,“当时的情况本来应该是这样子的。”

    “难道后来有了什么特别的变化?”

    石田齐苦笑:“楚留香实在是非常人,他应变的方法实在令人想象不到。”“难道他那杯酒始终都没有倒满?”樱子说,“难道那壶酒恰巧在那一瞬间倒空了?”

    “你这种想法已经很好。”石田齐说,“可惜你还是想得不对。”

    “哦!”

    “如果那壶酒真的恰巧在那一瞬倒完,现在他已死在我剑下。”石田齐说“酒壶倒完,精气泄出,也是我的机会。”

    “那壶没有倒完?”

    “没有。”

    “酒杯也没有倒满?”

    “也没有。”

    樱子看着灯下的酒杯和酒壶:“他一直在倒酒,可是一直都没有把酒壶倒完,杯中的酒也一直都没有溢出来?”

    “是的。”

    “那么我也实在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了。”樱子也不禁苦笑,“难道这个酒杯有什么魔法?”

    “酒杯无法,他的人却有法。”

    “什么法?”

    “循环流转,生生不息。”石田齐说“这八个字就是他的法。”

    “这是什么法?我不懂。”

    “他以一只手持酒盏,一只手持酒壶,壶中的酒流入杯中时,已将他左手与右手间的真气贯通。”石田齐说“真气一贯通,就循徊流转不息,杯中与壶中的酒也随之循徊流转不息。”

    “所以壶中的酒永远倒不完,杯中的酒也永远倒不满。”

    “是的。”

    “真气与酒两相在循徊流转,就把他的势造成了一个圆。”“是。”

    “所以先生一直都等不到出手的机会。”

    石田齐长长叹息:“圆如太极相,生生不息,我哪里会有机会?”

    樱子也叹了口气。

    “这么样一个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人,居然有这么大的本事,这种事有谁会相信?”樱子苦笑:“可是现在我好像也不能不相信了。”

    “壶中的酒永远倒不完,杯中的酒也永远倒不满。”酒与道,生生不息,这是酒的化境,道的化境,武学的化境,是楚留香这个人物的化境,也是古龙本人思想的化境。

    结语:

    多年前,一个人在月光下携酒独行的情景在脑海中总也挥之不去,我会想,自己饮下的是酒还是月光?或是美酒杂佐的月光、月光浸染的美酒?

    月明千里,天淡银河垂地,却不知是何处传来《桃花扇》的余韵,唱的是: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一杯酒,一个人,醉眼朦胧,摇摇晃晃,转瞬,没有街灯的长路上,只剩了月光,没有酒,不见人。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