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字数:12507 更新时间:12-06-18 13:51
元代文学
元代戏曲,包括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世所谓元曲,原指元代的杂剧与散曲,但有时亦指元代杂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上古歌舞,周秦逐步发展为节日或祭祀时的演出活动,汉代竞技性的游戏和演出“角抵”——泛戏剧阶段,南北朝和隋代以歌舞来敷演极简单的故事、大曲:反复多次用同一支曲子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唐代以戏弄嘲笑为主的“参军戏”、歌舞——戏弄阶段,宋代勾栏瓦舍的出现以及伎艺的保留,综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戏曲“宋杂剧”(南宋)和“金院本”(北方)
元杂剧兴盛风靡全国的根本原因,是金元时代动荡激越的现实生活,社会生活本身需要有新的文学样式反映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表现他们的爱憎和追求。
杂剧: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北曲是在大曲、诸宫调等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曲以及少数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为与流行于南方的南曲相区别,故称北曲。杂剧的体例:一本四折,若有剧情的需要,前设楔子。杂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由于一本戏由一个角色主唱,所以分为“旦本戏”“末本戏”。
南戏:南戏又称戏文、南曲戏文。在“温州杂剧”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戏剧艺术,特点:宫调与套曲的运用十分灵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外、末、贴,每个角色都可以唱(不同于杂剧)。《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现存唯一的宋元南戏剧本,杰出标志:元末高明的《琵琶行》中的“三不从”表现了作为一个封建文人的蔡伯喈无法摆脱的软弱性和动摇性。主题:为蔡伯喈洗冤,借以宣传贞烈与忠孝的封建道德,又无法回避元末战乱黑暗的现实给人民带来的困难,和自身忧国忧民的愤激。
猜题1之名句赏析《琵琶行》。人物形象:真实丰满:赵五娘的忍辱负重,勇担责任,远超出了一个孝妇的形象;蔡伯皆的软弱动摇,矛盾痛苦。经典出目:《吃糠》、《赏荷》、《盘夫》语言:清丽本色,细腻委曲。结构:苦乐相错(命中率百分之5)
散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杂剧是戏曲艺术,散曲则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在元代,一般被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是独立的一只曲子,又叫“叶儿”,每首小令,一调成文。(在固定的格式下,可以把两个三个曲牌衔接起来)。套数亦称散套,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每个套数都有一个尾作为最后一个曲牌。特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关汉卿:第一位享誉中外的伟大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代表作《窦娥冤》
其作品创作三种类型:1、控诉与鞭挞现实社会黑暗的作品:《窦娥冤》(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纪君祥《赵氏孤儿》、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2、赞美惩罚丑恶势力的机智勇敢的女性作品《望江亭》《救风尘》3、歌颂历史英雄人物,曲折表达现实感受的历史剧《单刀会》。关汉卿现存剧作中,以女性形象为主人公,反映妇女生活、思想、斗争的作品,所占比例最大。
姐妹喜剧篇《救风尘》:赵盼二智斗周舍智救宋引章;《望江月》谭记儿魅诱杨衙内智保白士中。
《单刀会》:《关大王单刀会》《关大王独赴单刀会》,集中表现荆州归属问题,鲁肃与关羽、乔公、司马德操之间的矛盾冲突。主人公关羽设置在第三折出场,为表现其英勇气概和非凡的气度与豪迈的情怀。
猜题2之选择:其性格:在困境中较能调试自己的心态,开朗通达;幽默多智。关切民生疾苦,热爱大众文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向往仕进生活;倜傥不羁,狂傲倔强。其作品南吕•一枝花《赠珠帘秀》(青楼)《不伏老》(以生动活泼的比喻,写书会才人的品行才华,具有民间曲词那种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不羁,爱憎分明)
《窦娥冤》: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作品鞭挞的是这个社会的黑暗制度,歌颂的是反抗这个社会制度的斗争精神。作品源头《东海孝妇》。全剧由一个楔子和四折组成。艺术成就:1表现在它的悲剧的审美价值。其艺术效果即悲戚又悲壮,二者结合,感人肺腑。2《窦娥冤》的语言,无论是唱词还是道白,都是元杂剧中的上乘。兼有优秀元杂剧的特点,本色,自然,“雅俗兼收、串收无痕”,而其更可谓“直白而有意蕴”。3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此剧令人信服的写出了窦娥性格的发展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窦娥冤》中窦娥品格与反抗精神: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剧本反映的内容和人物遭遇,是以元代贪官污吏徇徇私枉法、制造冤假错案的社会现实为根据的,属于社会公案剧。
1这是一出描写好人蒙冤受难的苦情戏。剧中的窦娥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陶冶出来的被压迫妇女的典型,具有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和事事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品格。如窦娥在严刑拷打之下仍不屈服,当听到要拷打婆婆时,才屈招投毒一事是自己所为。宁愿让自己受冤也不愿看婆婆遭受皮肉之苦。
2剧中的窦娥同时也具有刚烈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随着恶势力的步步进逼,她渐渐抛弃了逆来顺受的态度,表现出坚强的反抗性格。如“叱天骂地”之举蕴含着强烈的反抗精神,是对暗无天日的社会制度的怀疑和批判。“三桩誓愿”的应验,表明天地也为其冤情所感动。最后窦娥的冤魂化作复仇的鬼魂出场,也是其刚烈性格的表现。
第三章
《西厢记》:莺莺张生的人物形象:王实甫的笔下的人物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1张生:一介书生,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2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3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虽出身低贱,却伸张正义,助人为乐,勇敢机智,是一个品格高尚的卑贱者。她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爱情主题: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之所以以大团圆的形式获得解决,实际上是在妥协中得到解决的。因为西厢记所提出的问题,即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追求在爱情基础上的自主婚姻,而在王实甫的时代是不可能获得符合人性的解决的。他所提出的“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在当时还只能是一种理想。
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代表作《汉宫秋》元代以昭君为题材的还有,关汉卿《哭昭君》、张时起《昭君出塞》、吴昌龄《夜月走昭君》
《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取材昭君出塞。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2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愁别恨。3艺术上:“可称绝调”剧中许多唱词,意境优美,尤以抒情艺术见长,音节嘹亮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
白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1、《梧桐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是唐明皇为主要角色的“末本戏”,由一个楔子、四折组成。它继承了《长恨歌》的基调,却充分写出了这一个“特例”表达了对于普遍意义上的真挚爱情的赞美。艺术成就:1、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主人公在安史之乱前后不同的处境与心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2写景写情融为一体,以情景交汇的艺术效果表现任务的性格,处境特别是心理状态。(猜题赏析)但
2《墙头马上》带有较浓喜剧色彩的爱情剧、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见长。剧中主角李千金是大胆追求爱情幸福,敢于与封建家长的假道学进行斗争的女性形象。人物生动,剧情活泼、艺术风格轻松,与《梧桐雨》的凝重迥然不同。
填空:“小汉卿”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康进之《李逵负荆》;纪君祥《赵氏孤儿》角色:正面人物:赵盾、公孙杵臼、程婴;反面代表:屠岸贾,共五折且每折主场角色不同。尚仲贤神话爱情剧《柳毅传书》;杨显之,因其善于修改杂剧作品戏称:“杨补丁”,与关汉卿莫逆之交代表作:元杂剧中唯一一部写男子负心的作品《临江驿潇湘夜雨》:以对比的手法揭露崔通对翠鸾负心,情景交融为一体、《酷寒亭》。郑光祖《倩女离魂》是元后期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小倩与王文举,灵魂与躯体,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理想与现实的分离和矛盾。《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元末明初四大传奇:蒋世隆与王瑞兰坚贞不渝的爱情《拜月亭》,王十朋不畏高压,贵不易妻和钱玉莲坚贞不渝、斗争到底《荆钗记》,刘知远发迹罪恶史《白兔记》,孙华孙荣兄弟情变《杀狗记》;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苍凉秋景之中,正是漂泊天涯的游子,无限的愁思,与景融为一体“纯是天籁”。元代诗文刘因《孝子田君墓表》《辋川图记》30英年早逝,遗民之风。赵孟頫《五柳先生传论》《岳鄂王墓》元诗四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杨维桢字铁崖:标新立异,放达独特。
明代文学
明代诗文
前后七子之拟古复古,公安竟陵之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但总体规格一般,以填空选择赏析为考点。
明初易代之际:宋濂、刘基、高启。明诗第一人宋濂:代表作《送东阳马生序》涉笔为文,不忘颂圣,今昔对比,扬抑鲜明,实开台阁体之风。
刘基:或积极用世之言《题王右军兰亭帖》《贾性之市隐斋记》,或揭露时弊多所讽喻《卖柑者言》《郁离子》。其诗为世所称《二鬼》
高启:“北郭十友”之一,前期《游天平山记》对当代政权依依不舍,后期《槎轩记》定居终老之意。39岁而卒。
复古流派:1、三杨与台阁体:杨荣、杨溥、杨士奇(最高),士奇之文多为大制作大议论,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是如同身居馆阁故称“台阁体”。2、李东阳与茶陵派:其散文追求典雅流丽,主张师法先秦古文,未脱台阁体风;其诗讲究法度,律中求诗。3、中期前后七子(秦汉)前七子:政治上不满现实而抨击朝政,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李何之争。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前者字摹句拟,照办原句,了无新意却长于七言近体,音节高亢,叙事抒情自然;后者虽摹秦仿汉,但指陈利弊,颇见锋芒,谙习掌故。4、复社:娄东二张张溥、张采创建a、“复兴古学,务为有用”b、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反对公安、竟陵派逃避现实5、几社:崇祯二年,陈子龙、夏允彝等几社六子创建(1)取友极严,非师生子弟不得入社,社友亲如兄弟(2)政治与文学团体的统一企图以复兴古学,挽救明王朝的危机。
反复古: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却承袭“文擅韩欧”的诗风。他们的创作较多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王慎中和唐顺之属于宗宋派,茅坤选编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归有光重“情”,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的儒教,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项脊轩志》。2、公安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弟袁宗道、袁中道为代表。三袁为湖北公安人,以此得名。文学主张:反对“贵古贱今”,斥骂剿袭,主张通变;主张文学独抒性灵,反对拟古之风;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3、竟陵派:代表作家是钟惺、谭元春。两人都是湖北竟陵人,故名。他们反对拟古,主张抒发性灵。又不满于公安派的浮浅,欲以幽深孤峭纠正之,以致于流于艰涩。
竟陵派与公安派的异同:同:重视自我精神的表现,即“独抒性灵”。异:公安派开放的、个性张扬的心态2)展现各种生活享受,追求生活情趣。3)语言浅露而富于色彩和动感。竟陵派1)内敛的、孤寂的心态。2)重心理感觉,境界小,标举“孤行”、“孤情”、“孤诣”。3)语言生涩拗折
《三国演义》: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中最成功的一部。其主要来源是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的注,加之宋代舞台影戏中拥刘贬曹的倾向和元杂剧对于三国戏极大的丰富了故事情节与任务形象。拥刘贬曹之思想原因分析: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史家之言)融合了广大群众对明君贤臣的渴望,是人民千百年来的政治理想与道德理想,尊仁政,抑霸政。三绝:智绝诸葛亮:贤人而兼智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既仁义又严于律己以法治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义绝关羽:骁勇善战,义薄云天,为蜀汉的崛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单刀赴会之大智大勇,刮骨疗毒惊为天人,人无完人,气盛高傲不讲策略则是致其失败的性格原因,关羽之死也是蜀国由盛转衰的标志。奸绝曹操:(个人观点)
艺术成就:①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塑造了很多有着丰满形象的任务,采用对比与将人物置身于势均力敌的斗争中加以刻画。2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采用“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艺术构思。在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的同时,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艺术加工,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3叙事结构和语言特色,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结构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其语言“义不甚深,言不甚俗”人人可读,人人爱读,在小说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的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在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的同时,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斗争。来源于南宋口头流传阶段、南宋末年《大宋宣和遗事》、元代杂剧中对李逵的塑造表明勇猛而富有正义感的形象。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七十回。其悲剧原因:忠义矛盾不可协调。忠为首,义为次,以忠压义,最终带来悲剧不可挽回。
宋江形象与起义失败:黑宋江,其貌不扬;孝义黑三郎,孝顺;及时雨,义气;呼保义,忠义。最主要的形象是忠义的化身。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内部原因:由于领袖人物的动摇,导致了统治阶级,由“抚”而在“剿”政策的实现,导致革命失败,这是对元末农民起义失败的深刻总结。b、作者把宋江的双重性格统一一身,充满真实感。作者写宋江是企图将忠和义之间取得一个圆满的解决办法,然而作者失败了,因为不同阶级的忠和义是不能调和的,调和是能导致革命的失败,导致革命队伍被消灭。
艺术成就:1、语言:准确、生动,富有个性化,是我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2人物塑造鲜明形象,个性突出,注重出场亮相的描写,增饰人物的传奇色彩,3卓越的细节描写,不仅长于叙述,更长于描写,描写细致入微,对《金瓶梅》《红楼梦》有相当的影响
明杂剧、明传奇填空选择为主:藩王“二朱”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朱有燉《香囊怨》明代中叶康海《中山狼》徐渭《四声猿》是四剧的合集以《狂鼓史渔阳三弄》成就最高,内容“击鼓骂曹”。明传奇嘉庆后为盛,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取材水浒传林冲与高俅,粱辰鱼《浣纱记》越王勾践爱情与政治,具有开创意义,无名氏《鸣凤记》干预时政,极尽鞭挞之能事。四大声腔:余姚、海盐、弋阳、昆山(为主)。吴江派沈璟成就在传奇音乐体制上的突出贡献:“合律依腔”强调语言本色,主要成员:顾大典,卜世成,吕天成,王骥德、叶宪祖、袁于令、沈自晋。
沈汤之争:临川派,一名“玉茗堂派”,强调“曲意”,主张“意趣说”,有汤显祖、阮大铖、吴炳、孟称舜等。吴江派,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属于此派的曲家有沈璟、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冯梦龙等。
汤显祖:明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代表作“临川四梦”《南柯记》《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牡丹亭》因情设梦,因梦设戏,描写了一段生死相随的凄美爱情,女主人公杜丽娘从游园,做梦,殉梦,游魂与柳梦梅私合,获得新生,表现了杜丽娘对人性自由解放的追求。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当时女性的缩影,是历史情感的积淀,成为一个时代的人文符号。1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诗经》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在“游园”中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2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3化成游魂的杜丽娘在与柳梦梅会面后,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
《牡丹亭》艺术成就:《牡丹亭》在艺术上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这既是作品本身理想化提的必然要求,也是作家本人抒情诗人气质的流露2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充满诗意。剧中许多曲词能够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哀婉缠绵,情景交融。另外整部戏在喜剧的背后隐藏着悲剧的浅流,通过悲剧来揭示社会本质,因此有悲中喜、喜中悲的特点。
《西游记》成书过程:唐朝,玄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南宋《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元末明初杨景贤《西游记》杂剧
孙悟空心猿:藐视权威,要求平等,反抗束缚,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叛逆精神,是孙悟空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而在取经的过程中,种种磨难的历练使之理想得到升华,嫉恶如仇,不畏强暴,勇于善于斗争,坚定乐观等英雄性格才得到完整展现和完善。
艺术成就:(一),寓庄于谐的游戏之笔是这部神魔小说最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二)珍珠与项链的情节构思,各自独立而又环环相生人物刻画;(三)形象塑造,神性和物性、人性的统一,真实、立体、丰满。
《金瓶梅》:成于万历年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突破取材历史传说神话的传统,另辟蹊径,以现实社会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直接描写世态人情。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作者不明,署名“兰陵笑笑生”。是一部描写官商恶霸三位一体的典型人物西门庆罪恶的一生以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充分揭露了明中叶后政治的黑暗和社会的腐败,官府权贵与豪绅富商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欺压良善的丑恶现实。作者用细腻而逼真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鬼域横行的世态图。
西门庆是中国封建社会畸形发展中的畸形儿,是金钱与肉欲的化身,反映了中国十六世纪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现实社会的某些本质特征,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与广泛的社会意义。其社会意义在于揭露晚明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腐化生活,通过他的命运揭露了16世纪中国商人的命运悲剧,也通过他的毁灭,生动反映了晚明时期人欲放纵的悲剧。
艺术成就: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一部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如实地描写家庭日常生活和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标志着整理加工式小说创作的终结。2所写人物三教九流,形形色色,无不栩栩如生,在个性化的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富于典型意义“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3以西门庆潘金莲为主副线纵横交织内勾外连的回环网状式结构艺术,精妙入微的细节描写与生动传神的语言艺术,具有创新意义的艺术开拓。
填空: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其它世情小说。短篇:《清平山堂话本》冯梦龙“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代表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代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凌濛初“二拍”《出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代文学:
初期:顺治初年至康熙中年。诗文颇有复古之倾,诗歌多叹兴亡感伤身世,散文分两辈一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渗入史学经世致用,二是侯方域,魏禧的纵横之气,不甚顾忌;小说,《聊斋志异》《水浒后传》;戏剧,李玉《清忠谱》李渔《风筝误》
中期:康熙中年到乾隆晚年诗文:桐城派,阳湖之文王士祯盛世之音倡诗之神韵,沈德潜标举格调,提倡“温柔敦厚”袁枚性灵说,翁方纲肌理说;戏剧《长生殿》《桃花扇》;小说《儒林外史》《红楼梦》后期:乾隆晚年到道光二十年常州词派周济生,龚自珍与魏源末代: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后,史称近代
桐城派性灵说肌理说:桐城派:清代最有影响的散文流派。由康熙时的方苞首先提倡,其后由刘大櫆、姚鼐进一步发展。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以阴柔和阳刚来分析文章的风格。性灵说: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2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不受传统思想束缚和正宗格调限制,而且清灵隽妙,具有感情奔放、议论新颖、笔调活泼、语言晓畅、句法灵巧等特点。袁枚,赵翼和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肌理说:1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2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李玉:前期作品“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后期作品《清忠谱》
《清忠谱》是一部反映明末东林党人及苏州地区人民同魏忠贤阉党斗争的作品,正面描写了群众斗争的场面,大胆地把历史上苏州市民的暴动搬上舞台,充分显示了人民的力量。
李渔:《笠翁十中曲》以《风筝误》最为著名,1、充分运用误会、巧合、对比、弄巧成拙等各种喜剧手法,使剧情风趣横生,充满喜剧色彩2充分关注戏曲的舞台表演性3、充分运用通俗化和形象化的语言其戏剧理论:即独特的“法脉准绳”,强调“结构第一”,提出了“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等一系列观点,讲究照应与埋伏。
洪昇只存传奇《长生殿》和杂剧《四婵娟》。《长生殿》经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始成,一方面通过对李杨爱情的描写,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爱情理想,在政治和爱情的对立中,赞扬了爱情肯定了人情。另一方面,通过帝王之爱的特殊性,联系李杨爱情的发展,描写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李杨爱情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寄托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杨贵妃形象:作者驳斥了历来的女人亡国的陈腐论调,点出了安史之乱的真正原因,作者站在客观立场,肯定了她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对爱情的追求,把她塑造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具有鲜明性格的形象。1美丽聪慧。从《春睡》《质谱》可以看出。2对爱情热烈而忠贞。《定情》《密誓》3勇担责任《埋玉》4在争宠时体现出来的骄纵嫉妒是其对自身爱情和地位的捍卫。情深妒亦真。5羽化后,自我反悔反省。其爱情过多关注自身感受,而忽略了情对政治的影响。《长生殿》艺术成就:1、构思巧妙,结构紧凑2、浪漫与现实主义风格的结合3、词曲的清丽流畅,音律稳称。
《桃花扇》主题: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概括了从明亡前夕到福王政权垮台这一时期政治舞台上的重大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复社文人和阉党余孽之间的斗争为主要冲突,展示了明末社会的广阔历史画面。剧本反映了当时民族的、阶级的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复杂尖锐的矛盾,揭示了南明王朝必然灭亡的命运。在揭露南明统治阶级腐朽同时,表达了对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歌妓艺人的同情和崇敬。曲折表现了作家的民族意识。总之,全剧融入作者吊明与忠清、仕与隐、儒与道、救世与遁世的多重思想内涵,铸写了一部历史悲剧,一部痛史,一部交合了“情人泪”和“烈士血”的艺术杰作。
李香君形象:是南京有名的歌妓,但品质高尚。她的爱情与政治紧密联系,她爱侯方域是因为侯是复社的盟主,有恢复明朝的宏愿,所以,她的爱是对正义的爱,是政治基础相一致的爱,明灭之后还爱侯方域,是因为侯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所以李香君对侯方域的爱不是个人之情而是政治之情。这与以前的小说戏剧是完全不同的。《却奁》重点表现了李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是中国文学史上又一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侯方域形象:是个线索人物。作者基本上把他作为一个正面人物来写。因为他曾主盟复社,想复兴明朝,在南明期间也没有和马士英、阮大铖同流合污。但他也有弱点:1有过动摇。在阮的收买下,接受其嫁妆,受到李的严厉责骂,在大节上,一个复社盟主竟比不上一个青楼女子,表达了下层人民的深明大义。2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却沉湎于儿女私情,虽他对李的爱是忠诚的,但他的爱和李的爱不同,李爱侯是爱正义,侯爱李却是爱美女。作者通过侯方域这个形象,告诉人们复国的大业复社不能胜任,侯等人不能担当。
《桃花扇》艺术成就:1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堪称一部信史。全剧真实地描述出南明朝廷的腐败和志士仁人的忠烈,而且对于社会下层人物的忧国忧民之心也有真切的表现,此外剧中还描写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又根据作品主题需要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和虚构。使历史与艺术得到统一。2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善于表现同一类型人物的不同性格。如李香君,对爱情忠贞不二,又明事理,识大体,具有清醒的政治觉悟和明确的是非判断,在各种政治风波中,其辨忠奸、斗邪恶,体现了勇敢坚毅的高尚品质和爱国的正义精神。3重视戏剧结构。作者以桃花扇这一象征性道具,串联侯李的离合线索,遂辐射整个南明各派各系以及社会中各色人物的活动与矛盾斗争,纷繁错综,起伏转折而有条不紊、不蔓不枝4《桃花》的悲剧型结局,有力地打破了古代戏剧习见的大团圆程式。
清代戏曲双璧: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对比)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思想内容:1直接或曲折地揭露和嘲讽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以及帝王官绅的罪恶,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精神,如《席方平》《梦狼》等;2对科举制度的嘲讽,暴露和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封建文人为猎取功名而不顾廉耻的丑行,如《司文郎》《王子安》等;3对纯洁爱情的赞美,歌颂青年男女冲破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斗争精神,赋予了女性更多的自由和地位。《香玉》《鸦头》
《聊斋》艺术特色:《聊》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艺术发展的最高峰。1“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以传奇笔法表现志怪内容,以更多的笔墨写出鬼狐花魅与人的关系。情节一波三折,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富有变化2花妖狐魅,多具人情的艺术形象。妖与人两种属性天衣无缝的完美统一。3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的语言特点。语言既典雅简洁而含蓄,似有不尽之意。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思想内容表现两类人物形象(一)魃魅魍魉,毕现尺幅——科举众生丑态的揭露,把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同对官场、社会恶势力的批判结合起来,把批判科举制度同批判虚伪吃人的理学和封建礼教结合起来。“马二先生”“周进”“范进”(二)描写一批保持独立人格,讲究文行出处的正面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塑造了一些轻视功名富贵,具有一定叛逆性格却又带有封建阶级正统气味的所谓“真儒”形象。“庄绍光”“杜少卿”
《儒林外史》艺术成就:1突出的讽刺艺术。鲁迅先生说: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作者在冷静如实的叙述中,使人物自身言行构成了讽刺,把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被讽刺人物的喜剧行为背后,几乎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内涵;2独特的结构形式。虽如长篇,颇同短制。全书由一个个人物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前后联结,互相推进,形成儒林生活的长幅画卷。既继承了话本、传奇的传统,有反映了文人独立完整的构思;3高度纯熟的白话。语言主体是当时的官话,方言也是较为规范的。准确有力,简洁洗练,含蓄风趣而富有形象性。
曹雪芹与《红楼梦》: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作品
红学研究派别:从脂砚斋开始,评点、杂评、索隐、考证—探佚、文本研究其中,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红学史上第一部引用西方哲学理论,构成完整体系的红楼著作。影响最大的是索隐派。
思想内容看悲剧意蕴:一、家族末世大厦倾,悲剧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儿孙们的堕落恶行,揭示出封建末世的腐败没落、二、赞美了“依稀可见的光明”,红楼梦所塑造的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贾宝玉、林黛玉,以及众多纯洁的女子,表现了时代的希望和人生中的真善美。三、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线索,不仅表现了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而且富有感人的诗意,在诅咒腐朽封建社会的同时,更拥抱了新的时代和人生。
《红楼梦》艺术成就:1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形象。用重要的场合和事件及细节的刻画反复皴染人物性格:如宝玉的乖张、黛玉的眼泪、王熙凤的强悍等。②对比映衬。作者善于用不同的人物或者是相近的人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他们的独特性,完全改变了过去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如黛玉和宝钗的对比,晴雯和袭人的对比等③各种手法的烘托:心理、环境、诗词等。作者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取得巨大进步,表现在作者写出了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是搏斗,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环境方面如黛玉的潇湘馆是高雅清幽的,宝钗的蘅芜苑是朴素淡雅的。2双线网状的情节结构: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和贾府的盛极而衰两根主要情节线索,穿插许多小情节线索,相互关联,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主次分明,有条不紊。小说的整体布局井然有序。3成熟优美的语言。通俗晓畅又委婉细腻,《红楼梦》的语言简洁纯净而又丰富多彩,生动准确而又精炼传神
王熙凤形象:王熙凤是《红》中最生活化、最生动化、最丰富的一个形象。她最显著的性格特点就是“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和毒辣。她干练,有管家的才能,料理起家务来毫不含糊。又幽默善言,善于调节气氛,周旋于不同的人物之间,游刃有余,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她一心讨好贾母以及宝玉等贾府的重要人物,却又耍计毒害尤二姐。她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
林黛玉形象:林黛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但又有贵族少女的一般特点。与宝玉的惺惺相惜,使她的青春觉醒,而她体弱多病的体质,寄人篱下的生活,受到威胁的爱情,使她形成多愁善感、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尖酸刻薄语言以及孤傲的行止,感伤诗人的灵魂境界,是一个被封建社会所损害所吞噬了的弱女子。作者塑造这一形象,不仅深刻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而且反映了处于封建制度下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生活希望。
贾宝玉形象:贾宝玉不是有形的封建社会机构的破坏者,而是无形的封建社会意识的异己者和各种典章制度的怀疑者。首先,他断然拒绝走封建统治者为他安排的“仕途经济”道路,同科举制度决裂。其次,他厌恶四书五经,蔑视封建纲常,对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做了大胆的否定。第三,贾宝玉对于“男尊女卑”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思想与制度,表示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他喜欢女子赞美女子,实际上是对以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的痛心疾首,是对旧观念旧制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叛逆与否定,透露出萌芽民主主义思想的曙光。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